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问过我们一个问题,是关于爱的能力的,她问我们这种能力是像挤牙膏,越挤越少;还是学本领,越学越多?
这样的问题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无疑是新鲜刺激,又带着点哲学思辨的味道的,我们没事也许就想些这些。但这样的问题又是没有答案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持一方的观点,自圆其说,就能形成颠扑不破的价值观。因此,当历史老师的问题一抛出来,全班迅速就分出了两个阵营,各执己见,又犹豫不决,讨论的十分热烈。
现在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大家具体说了什么,回想这一幕的时候,只留下了这个无解的问题。
这么来说吧,求爱者和被爱者,两个角色,求爱的人主动去爱,被爱的人接受爱。求爱的人可能忙忙碌碌一场,最后一无所获;被爱的人可能心累时总能找到倚靠。求爱的人可能通过追求得到真爱,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被爱的人可能厌烦别人的付出,只好感叹无人能懂。如果给你选择权,你愿意做哪种角色呢?
今天,我不经意的在某个地方看到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伟大,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这句话引起了思考,我想,大学时历史老师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我们不应该问爱的能力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而应该是在求爱者与被爱者之间做出选择。而神一定是站在求爱者这一方的。爱,是一种能力,不管能力大还是小,多还是少,只要去爱了,就没有遗憾了,可能结局一场空,但想一想也是一片凄美景象,总比被爱者最后一脸的厌恶相诗意太多。
推而广之,爱,也不仅仅只有爱情,爱朋友,爱自然,爱运动,爱生活……这些都需要爱的能力。有时候你说爱是一种仁慈,但它也是一种勇气。耶稣告诫信徒,当别人打你左脸时,你就伸出右脸。很多人不屑这样的教导,但其实是理解错误,圣人不是告诉我们要让着别人,对坏人也要仁慈,而是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仍然要有爱的能力。往往打我们脸的不是坏蛋,而是生活。生活这个无形的东西总会指挥不懂爱的我们,自己打自己脸。我们常会遇到坎坷不顺的时候,与其抱怨生活不公,不如微笑面对,更高的爱的能力是“爱苦难”!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还要干扰他做事情,让他心神不宁,然后此人才堪委以重任。孟子是懂得什么是“爱苦难”的人,才能把苦难写的如此有诗意。
我还要强调的是,爱的能力真的不分大小,也许我们爱生活时,生活欺骗了我们,给我们开玩笑,再次把我们打趴下,没关系,我们可以坐下不起来,可以接受它就是一个骗子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最后发现我们爱的那个人原来不爱我们时,也许心是悲凉的,感觉是茫然的,但这又怎样呢?神站在我们这边,你不觉得这是一幅美的画面吗?哭过,笑过,和生活分手也要快乐!
爱不是挤牙膏,越挤越少,爱是刷牙,越刷越亮,越能露出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