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男朋友”@Justin
哈哈哈~鹿晗体附身啦,接下来进入主题
等级:八年级
小哥:Justin
说法:十万个为什么诞生及解决的过程解说
Justin,04后,创立表演社,班级体每周有一个机会(45分钟)进行表演,嘻哈、舞台剧、音乐剧、相声、乐器、声乐等,Justin热衷于编剧、写剧本、和Coco搭档一起表演。大家给我贴的标签是“思想成熟”,是否撕掉该标签,我不太care。
Justin说“纸醉金迷”
八年级,离你最近的纸醉金迷是:一沓拉的做着知识点总结的A4纸,一串串在表演过程中迸发的十万个为什么。
由于“纸醉金迷”的爱好,有太多十万个为什么,需要不断input,才能output,帮助你解决一个个谜底。
Justin说“output and input”
9月16日晚,Justin在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看到了清华副校施一公教授:9月9日,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获得“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Justin说,假设我只看到施一公教授9月9日的成果,不知道他的成长过程,我就这么思考:于公于私,能在一个专业领域做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那么他背后的故事是必须被了解的,这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我:这个“十万个为什么”被解开,又如何?
Justin:打开一个为什么,就像打开一扇门,不喝毒鸡汤,也可以看到更多伟大的中国人,那么多优秀的中国人,排队也要排上啊。
我:怎样才能排队排上?排上又如何?
Justin:怎么才能排上,首要教育,在我看来,三观是中国教育影响的,十万个为什么及思维逻辑是教育路上个人应该解决的。那么目标应该是不断获取教育资源。
我:目标分解下来,你现在能做什么?
Justin: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一条队伍,走快一点,走到队伍top,才能快一点接到下一条队伍的,再小跑,慢慢挪动到新队伍的top。
我:什么是教育?
Justin:一生都是教育,幼稚园到大学甚至更高学历,更多是国家教育,较被动。义务教育之后的应该都是个人主动学习。
所以,我理解这是活到老学到老。
我:具体点,对于八年级你会怎么执行?
Justin:分两方面:
一是output:八年级的队伍,我现在位置在110名,目标是挪到100-50。大脑是有选择性记忆的,可能我要学快一点,把不会的弄会,自己能懂,也能指导别人,能自如output。
说白了,就是考试成绩年级排名从100向50靠近。
二是input:每天困扰我最多的是,有很多个为什么,甚至主观上认为比同学们成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更喜欢表演,课外时间优先安排怎么把每周一次机会的课堂表演搞好。次之才是解决我的十万个为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优先顺序的安排?
Justin:人干多一点接地气的活,才有更多存在感。
比如表演,他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节目,有output的,有意识形态的,摸不着但看得见的。
而十万个为什么,个人认为他是一直陪伴人生的,更多是input。
有些问题这个阶段可以解答,有些是需要看书看高手或专家解说,有些需要亲身经历,有些感兴趣或存疑的则需要自己去研究,但现在八年级阶段执行起来有难度。
因此,output和input就是一个大循环,哪个能handle就搞哪个。
Justin说施一公教授
经历过生死的人,会活得用力些。珍惜当下,在正常轨道里,更应该好好努力,和家人分享一个个进步的成果。
1、父亲意外去世,施一公的世界观、价值观崩溃了,从政到经商,最终走上了学者之路。
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念三年级时,父亲被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司机撞倒,司机马上送到医院,父亲昏迷血压是130/80,脉搏62,都是正常的。如果正常施救,父亲会看到施一公的今天。
当时急诊室里有一条规定,要先交500块押金才能施救。1987年500块钱比现在的50万还难凑。那位司机开车花了4个半小时,凑足了500块钱,赶回医院急救室后,父亲脉搏已经没有了,血压没有了。
施一公难以想象,为什么这事会发生在我们家,为什么要我承受这一切?大学三年级的我价值观、世界观崩溃了。多次我会半夜两三点跑到圆明园,让自己的体力在狂奔中消耗为尽,大哭一场,凌晨回到宿舍,开始一天正常的生活。
父亲去世以后,施一公想了很多,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改变社会。
当时想从政,因为我觉得,从政可以最直接地给一个城市、一个乡村、一个省、一个行业带来福祉。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去香港经商,合同都签了,但还没履行,合同又失效了。
没有就业就失业了。我想了一晚上,在清华大学生宿舍7号楼的3楼,决定出国留学。
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生命只有一回,要把生命体验到极致。但其实对社会的人价值是什么,在 Justin这个年龄似乎是个谜,但我希望能争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更多人对话。
(2)不要轻易被以金钱论英雄价值观牵引
刚去美国,一旦进入实验室以后,发现在科学研究这个殿堂,是如此之神妙,超乎你的想象
当你真正凭自己的兴趣走一条路,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要轻易被周围的人和事物打动。对于我而言,从事科学研究是一条正路,我不会为周围的东西所打动。
作为副校,谈起中国的大学生,“均值很高,但方差很小”,说到底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根源。
美国教育的公平由公立大学保障,但这个社会科技的卓越,基本上由私立大学保障,从西海岸的加州理工、斯坦福、到东海岸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超一流的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
施一公说:无论做什么,最后看能不能作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当你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时候,作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是有问题的。
从幼稚园入学开始,应该懵懵懂懂,每天都有N多个十万个为什么?但从学校出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把这个世界看得很明白了。这是我在念八年级暂对“教育价值”的看法。
感想来自:清华副校施一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