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杀杨骏成功了,权力的蛋糕需要重新分配,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局势是否稳定。
直接参与诛杀杨骏的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掌管京城的禁军。帅兵杀杨骏的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爵为王。而躲在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被朝廷征为太宰,与太保卫瓘(guàn)一起录尚书事。这个职位可代表皇帝对尚书台的一切事情进行总领,位比宰相,又在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期间,可以想象权势地位之高。
位高而无功,德才不称,则为祸。作为皇帝司马衷叔祖的司马亮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为了握住权力,大肆犒赏参与诛灭杨骏的人员,以至于犒赏人员之多令大臣上书说道,如今封赏熏赫,震动天地,自古未有。可是司马亮同样听不进去,以为只要赏赐就能笼络人心,但是赏罚的要点在于公平合理,而不在多,正是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司马亮同样忘记了这点,他的姻亲夏侯长容没有功劳而突然被提升为少府,众人议论纷纷,想借机树立美好形象的司马亮弄巧成拙反而成了自己的道德污点。
要握住权力,除了自身实力强劲之外,还要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在这方面,司马亮做的很是到位。东安王司马繇本来对封赏就不满,居功自傲,常常和司马玮以及贾氏一族干预朝政,并对贾后逐渐萌生了废黜的想法。有想法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家兄弟对司马亮说道,司马繇对于诛罚赏赐,独断专行,而且想要把持朝政。司马亮一听可了不得,赶紧下诏免了司马繇的官职。
司马繇解决了,还有司马玮,当时的司马玮也就二十岁左右,立了大功,年轻气盛,也不是一个好掌控的人,尤其是还手握京城禁兵,实在是难以把控,不如解除兵权,遣送回原来的封地,解除心头的隐患。
司马玮听到司马亮联合卫瓘准备对付他,愤恨不已,心腹公孙宏和岐盛建议司马玮投靠贾后,寻找靠山。贾后自然乐意接收一员猛将,封司马玮为太子太傅。
成为太子太傅的司马玮自然不能被赶回封地了,那就拿他的心腹下手吧,削弱司马玮的力量。卫瓘看上的是歧盛,对于这个之前效忠杨骏现在谄媚楚王的小人,卫瓘很是厌恶,拿他开刀正符合心意。不巧的是,歧盛知道了卫瓘的计划,也知道自己如果被抓,绝无生还机会,不如先下手为强,与公孙宏一商量,与李肇联合,就是那个深夜报告皇帝,诬陷杨骏谋反的李肇,李肇对于这类事情的办事流程自然十分清楚。接下来,李肇借着司马玮的名义向贾南风报告,司马亮和卫瓘将要做废立之事。野心家贾南风本来就对二人执政令自己不能专权感到愤恨,卫瓘又是老仇人,当年差点害的司马衷不能继位,新仇旧恨,正好借着这次一次清算。
诛杀大臣的行动再次启动,活了一辈子的司马亮和卫瓘终于也要迎来人生的终点,只不过迎接他们的是屠杀。贾南风先是令司马衷作手诏赐给司马玮,“二公想要行伊、霍之事,免二公官职”。然后在夜里通过黄门(类似于宦官)给司马玮,司马玮一看是在夜里,而又事关重大,想要进一步确认。黄门悄悄地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担心泄露,你要再问,就失去了密诏的意义”。
年轻的司马玮一听是密诏,也不便说什么,况且对付的又是仇家司马亮和卫瓘,正好借机清算旧账,于是勒令本部兵马,同时又打着皇帝的名义,召集禁卫军三十六营的军队,宣布说:“二公图谋不轨,我今天受皇帝诏书掌管中外军事,大家和我一起助顺讨逆,捉拿二公。二公府的所有官属一概不问,若有反抗,军法处置。”
面对司马玮的士兵,司马亮和卫瓘没有做任何抵抗就被杀了,而诏书本意只是免去二人官职。可叹的是,被杀之前,司马亮竟然还对士兵说道,我无二心,何故如此。可惜,政治从来不讲这个。
杀戮从夜晚到持续天明,二公官府屠戮完毕,心腹歧盛建议到,不如趁着士兵在手,干脆把贾后一党也诛杀完毕,掌握大权,以正王室。年轻的司马玮显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犹豫不决。
二公被杀,一时间京城内外扰乱纷纷,人心惶惶。太子少傅张华向贾南风建议到,司马玮除掉了二公,二公权力皆归司马玮一人,这对皇帝不利,应该以司马玮专杀二公之罪除掉司马玮。贾南风立刻认识到这句话的分量,立刻行动起来,派人拿着皇家的象征—驺虞幡—对众人说道,楚王司马玮矫诏杀二公,你们不要再跟着他了。众人一听合着楚王是打着天子的名义擅自做主,这可是杀头的罪状,纷纷放下武器,四散离去。只做了一晚上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司马玮此刻成了孤家寡人,任人宰割。
被杀的前一刻,司马玮拿出黄门递给他的青纸诏书,递给行刑官,说好的密诏怎么就成了假的呢?可惜,政治的真假不是靠这一纸诏书来决定的,楚王被杀后,公孙宏、歧盛也被杀,并且夷三族。
通过司马玮这把刀,野心家的贾南风轻松解决掉了二王二公,独揽朝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