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21财务1
姓名:何怡欣
“他们只看到我背着名牌包坐进豪华车,却不曾看见凌晨三点时我还在写小说。”郭敬明曾对记者这样回应一些网友认为他生活奢靡的指责。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这样的评价早已不是只针对明星。但细想,我们真的有资格或能力去评价他人的生活吗?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事件和不实报道正告诉我们,有些时候,事情的发展或真相会远离我们评价的初衷。
恰当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也是一种能力。在我看来,如果无法作出客观的评价,还不如不要肆意发声。因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们的言论造成的影响会非常巨大。人的见识总是受限于他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不应妄自尊大。很多时候我们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对他人主观评价的导火索。这种评价的不全面性既有可能伤害个人,更会诱导一种言论过分自由的社会风气。例如畅销书《三杯茶》的作者摩顿森的人品就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坐了一次“过山车”。先是被誉为“爱心人士”,后又被指有造假嫌疑。这样片面又不负责任的评价对公众来说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打击。渐渐地,我们会在这种打击下彻底迷失方向。面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我们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还是该质疑。
因此,当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一定要深思熟虑。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在我看来,评价他人生活的动机之一是攀比的心理,而人又容易在比较中迷失自我。所以,肆意评价他人生活,反而不利于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
评价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做好监督,而评价的危害却也显而易见。但我并不反对评价他人的生活。因为一个不允许任何评价的社会是可悲的。雨果曾说:“若无新闻出版,万古如长夜。”人们渴望交流信息,但是否也应照顾被评价者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对事不对人?
在多种暴力行为中,语言暴力常常被忽视。而实际上,我们的言论越自由,就越应重视它可能带来的伤害。毕竟自由的前提是自我约束。而在这种种伤害之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格外醒目,而那些对个人的伤害则会成为隐秘的痛。也正因如此,它们更应被关注。愿开头提到的被攻击的“郭敬明”能少一些,再少一些,还我们一个和谐、自由的评价他人生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