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爱,再听会泪 ——《送别》

《经典咏流传》第三天沙宝亮唱李叔同的《送别》,剧目组把多年来用到这首歌的影视剧各放了一个镜头:《城南旧事》《黄埔倾情》《北平往事》《烽火孤儿》《让子弹飞》《厨子戏子痞子》……没想到有那么多电影电视用到这首歌。为什么同一首歌会用在风格迥异的影视作品中?

无意识中,哼的是“送别”的曲调,而当我意识到是“送别”时,内心深处总会有些许疑惑?是什么在打动我?


被触动到的,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节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小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唱着这首离歌,而她在医院的爸爸永远离开了她。她在和小学送别,而她和爸爸没有送别,就是永别,这一永远的送别,从此就和珍贵的童年送别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读到此处,心疼得落泪,不仅仅为英子,也为自己。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送别中成长起来的。

被触动到的,是前阵子朴树在翻唱《送别》时,几次唱不下去,到“知交半零落”这句时,哽咽失声。看到这个视频时,仿佛藏在某个角落的情绪忽然爆发,突然眼睛模糊,泪水要涌出,掩面而泣。知交半零落。这一路,我们丢掉了多少人,又被多少人丢到。原本以为的知交,那种可以无所顾忌的关系是怎样在岁月里零落的?

李叔同的《送别》,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打动人?

据记载:那年冬天,大雪纷飞,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随后,返身回到屋内,含泪写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首词里,有许多中国古典意象:“十里长亭,西风古道,赋得古原草送别,芳草离情,洛城闻笛,晚风折柳,夕阳黄昏,落日故人情,天涯海角,一片冰心在玉壶,浊酒相逢,梦寒”等,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我本身是一个没有乡愁的人,因为从来也没有真正离开过家。如果有,那也是对曾经的儿时的故乡的一种怀恋。但是,却经常有一种漂泊感,就像我的名字里那个“萍”, 如浮萍无根无系,好像一直在水面飘着,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一路上看见许多美丽,停泊过不少温馨港湾,有时喧闹,有时孤独,有时匆匆而过。喧闹有喧闹的鲜活,静谧有静谧的美妙。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这个世界好像就是这样的,一路向前,一路学会面对和习惯失去。失去时往往忘记了道别,或者道别只是一种点缀。然而,这世上美好的东西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没有正经地送别,却已经一去不复返。

人分别的时候,永远都不会知道真正意味着什么,然后在回想的时候,常常把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过滤掉,只留下美好的,于是就会感叹曾经的美好。所有历经的风雨都用来织成美丽的云翳霞锦。《送别》让你在分别的时候才想起那些云彩,怎么没有好好度过那些在一起的时光。

那么,在尚且拥有的时光里,用最努力的姿态珍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送别》的历小史 原本以为《送别》是一首原汁原味的民国时代歌曲,“长亭外,古道边……”极为朗朗上口,三四字交换的...
    祖三三阅读 2,598评论 0 51
  • 送 别(广泛版本) 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
    布瓜先生阅读 569评论 1 3
  • 昨晚睡得很香,中途基本没有醒过。我在想,大概是因为我不那么在意你回不回我消息,不那么在意你是不是会和我互道晚安,不...
    宿栗叶阅读 527评论 1 1
  • 蒲公英,蒲公英,长大以后做什么? 我呀,我要做一只大狮子!金色的鬃毛浓又密,一只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 是嘛,你要做...
    亲宝儿歌阅读 7,271评论 0 0
  • 一 上面的人在喊:“你们再逼我,我就真的跳啦。”他啃着指甲,嗫嚅着不安地来回走动。他穿了一双动静很大的皮鞋。这副样...
    姬拔旦阅读 63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