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岩头村,坐落在黄岩西部宁溪的大山深处,因古村东侧溪畔静卧的一块乌黑的巨石而得名。村落占地面积1.48平方公里,由4个主要院落、110间清代和民国时期古建筑群组成,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的历史。曾经繁华喧嚣过的村落,后来因闭塞贫困,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只剩十几名故土难离的老人,变成了“空心村”。
2014年,黄岩与同济大学合作,对乌岩头古村落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依托乌岩头自然资源、历史遗存,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大力提升周边环境,打造以“民国印象、艺术村落、慢生活区”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基地。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宁静淳朴的小山村迎来了生机。村民回来开民宿、农家乐,艺术创作坊、书吧、茶吧等配套项目也纷纷入驻。2014年,乌岩头村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培育村,随着对古村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建筑文化和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延续,昔日的空心村乌岩头,枯木逢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生机,并成为一个极富特色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
今年秋天单位“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在黄岩乌岩头村同济· 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举办,因此有幸来到了乌岩头村,和这里的山水、植物、石头墙和老宅院等近距离地相处了几天,细品了小村的悠悠古韵。
清晨在”哗哗”的流水声中醒来,起来赶在上课前沿着五部溪走走。溪坑里的水从山上一路高歌倾泻而下,在不同地段形成各种各样的水瀑。从高水潭满出的大水帘,从沟渠里溢出来的一支支小水流,从涯壁缝里冒出的条条水线,从岩壁洞里冲出来的曲线水柱等等。水是柔的,柔能克刚,水流一路高歌猛进,什么都阻挡不了它们前行的脚步。水流碰到堤岸,它绕个弯继续前行,碰到岩石时,它侧个身,从岩石的侧面流过。水有灵性有动感,村子有溪水就有了灵气,乌岩头村是灵动的。
溪坑两旁各种植物恣意生长着,枫杨树枝叶繁茂,硬骨凌霄开着橙红色的花,大片的大片的大吴风草明黄色的花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特别惹眼。朝阳下溪水清清,坑里的岩石光洁圆润,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十几只鸭子在溪坑里嬉戏,有些鸭子伸长脖子在啄食,有些鸭子扭过脖子把嘴巴伸到背上啄羽毛;一会几只一起沉到水面下,一会又冒出水面,伸长脖子,“哗哗哗”地拍打着翅膀。每只鸭子时时都在动的,我想数一下到底有几只,数了好几遍也没数清。
村口 有个“双桥伴溪”的景点,桥以涧中巨石为中点支柱,分两段,前为拱形,后则青石条平卧;拱桥石隙长满蕨草苔藓,涧两侧绿树成荫,溪侧石壁爬满苔藓,涧中遍布圆润光滑的卵石;涧水常年不断,水质清澈甘甜。村口屹立这一棵上百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像个卫士守护着古村的一方安宁。早起的村民已在村口摆上摊位,售卖芋艿、干番薯丝、笋干等土特产。
晚饭后在村里随意走走,迎着习习凉风,七八个人沿着村道往外面走。远处青山绵延,天边彩霞满天。可能是职业习惯,看到两旁的作物都会去看一看。看到一片姜叶片焦黄,几个研究蔬菜、植保的同事就上去仔细查看了一翻。看到一朵带锦的月季,大伙就围上去看了又看。看到一片水稻,我们都凑过去瞧瞧,说这水稻长相清秀、青干黄熟,这个甬优品种确实好。看到一片苗木,有人说是杨梅苗,有人说不对杨梅苗叶片没这么大,是一种树苗吧。这到底是啥呀,我询问一群也像我们一样在走路的村民,他们说这是野杨梅苗,是用来作嫁接杨梅的砧木。走回来时,一只小狗狗一直跟着我们,不吠叫,乖乖的。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有些闲坐在村口廊式凉亭里闲聊,有些在广场溜达。房子里的灯光和路灯的亮光透出温和的气息,古村的夜晚,静谧祥和。
培训课程有考察乌岩头古村落,当地讲解员带领我们走访永济桥、乌岩石、乌凤阁、民俗博物馆、见素艺术工坊、呆吧等景点,向我们详细介绍各个景点的古迹、故事。村中最大的一座四合院——晚清陈熙瑛的旧宅,改变成了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农民收藏家俞玉林收藏的民俗展品——上千件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名人字画、艺术藏品。又些是难得一见的老物件,比如千工轿(八抬大轿)、雕花大床、鹿角太师椅、扛箱等,非常的精美。穿梭其中,宛如回到了民国年代。
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乌岩头村,拥有蓝天、青山绿水和清新空气,因此是很富裕的。这里还有数百年民居、古桥、碑刻、古宅、老家什等历史传承中留下的文物古迹。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悠悠古韵,值得细细品味。2020年乌岩头村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相信乌岩头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