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摩托车又发动了自己的殷勤,等待着载人去到想要去的地方,徐霞客游历中国写下中国的大好河山,大家感动的不仅仅是那一本包罗万千的地理百科全书,还有他那一步一步行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那个时代没有车,如果那个时候有一辆车,他就可以载着车去考察,精神的氛围就会下降一点,但是书的内容肯定会更加丰富,可惜,那个时代没有车,哪怕是一辆摩托车。
小的时候,去外婆家,去大姨、小姨家里吃饭,最开始的时候就走山路,我们跟着大人走一长排,走几个小时就到了亲戚的家里去吃一顿饭,吃了饭聊会天又匆匆往家里赶,因为回家又需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后面大家的家庭经济变好了,变成了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一辆摩托车的时期,我们就大人、小孩轮流坐在摩托车上,再被载往亲戚家里,那个时候坐摩托车既没有超载的概念、也没有戴安全帽的概念,我们就挨挨挤挤的坐满一车风风火火地赶往亲戚家里,有时候还会把没长个子的小朋友安排坐在司机前面的邮箱上面,真的是人有多大胆,车有多能载。在我们的镇上,赶场之际,在车站的路口那里总是会排上十几辆摩托车,等到赶场的人在街上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准备打道回府又不想再走过漫长山路的时候,它们便上前去搭上她们回家,同时也让摩托车的主人赚一笔外快,这几年,每家每户都变成了有车之家,镇上的摩托车载人生意就变得越来越冷清了。当然城市里摩托车的败落也毫不例外,在公路平坦开阔的城市里,摩托车只会偶尔出现在一些地铁口岸,就连这些地方都是电瓶车明显地多于了摩托车。
摩托车就这样逐渐被世人淘汰了吗?不,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自有它的一片发展天地。在李娟的书里面,她的妈妈守着无边无际的向日葵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也是用她那一辆轰隆隆的摩托车骑行在天地间运送物料、巡视守卫她的向日葵地;今年车厘子季节,恰好辞职,去到雅安帮同事采摘车厘子。雅安那边的山都是又高又大的,以前觉得家里面的山都是山,印象中的山应该就是这样的形状,高度也只有一百多米的高度,直到去到那里才重新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家里的山变成了坡。在那个地方,运送车厘子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小车和电瓶车在那样雄壮的山路间,都只能够暗暗低下头,为自己的小精致付出点代价:电瓶车的马达太小,爬不上那样的高山;小车因为力求骑行者的舒适,使得体积过大,在那样的狭窄的尘土飞扬的盘山公路上,也是不适合疾驰的;只有摩托车,马达够大,力量足,车体积也比较小,配上货架之后运输装在背篓里的车厘子,再合适不过了。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我们家里的第一辆车也是摩托车。小时候,家在乡村,学校在镇上,去上学只能走路,小孩子都腿短,每天上学放学都需要走长达1个小时的山路,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不可思议,那么长时间的踱步,一点也不感觉到无聊和漫长,而现在我们竟然会为十几分钟的步行而感到苦恼和头大,嫌弃路途太长,小时候我们都是行走在山间的孩子。后面升入初中,可以住校了,就开始由每天往返变为每周往返学校,家里面也在爸爸的奋斗中,慢慢变成了一个有摩托车的家庭,在我的印象里那一段时间家里面新添置了很多的家电,冰箱、彩电、柜子等等都一个一个大的家电都出现在我的家里面,我们家也在由一个交不上学费的家庭慢慢过渡到一个能够利用多余的钱给家里置办物件的阶段了。这个时期的中国其实也是家家户户添置新家电的时代,当然也是卖家电最赚钱的时代,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就去镇上租了一个店铺开了一个卖家电的店,赚了一大笔钱,直到后面大家家电都趋于饱和,卖不动了才没有再继续开下去。又扯回来,自从家里面有了车,每周周末返校,就不再需要走路回学校了,只需要坐在爸爸的车后面,用双手扶住他,他就会载着我抵达学校里去开启新一周的学习。再到后面上了高中,去到了县城,每个月回家返校爸爸就把我载到村口的十字路口,在那里再转客车进县城,在县城再坐公交车抵达学校。大学,因为志愿填的外省,就需要高铁去到更远的城市,回家也慢慢地由一个月回家一次变成了在重大节假日的时候回家,爸爸仍然把我载到十字路口,有时候也担心路上没车赶不上动车,他就把我载到火车站,然后再独自骑车回去。现在留在了大学毕业的城市工作,回家的时间也在一点点减少,爸爸仍然在我们家里那一段没有公共运输工具的山间小道上,骑着他的摩托车把我载往十字路口或者火车站。
夏天的摩托车坐起来通风又凉快,兜风两个字像专门为摩托车设计的。小车像甲壳虫,四周都被封闭了起来,坐在里面有时候会显得沉闷,特别是闷了一长段时间之后里面皮革散发出来的味道让人会有一种晕眩的感觉。而摩托车就不一样了,它完全背道而驰,只有一个车架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也就给你带来了更大的视觉盛宴,山川、河流、大树、小花、农田、土地都尽收眼底,行驶的过程中,风儿呼啸着从你的身旁穿插而过,夏天的摩托车比吹风扇还凉快。当然,在冬天的时候,可就遭罪啦,寒风呼啦啦的刮着你的小脸蛋,即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仍然免不了脸颊和耳朵被冻的通红甚至冻伤的命运,那个风刮起来让你只想把手装兜里、把脖子缩起来,我相信,这个时候绝没有人愿意去说一句摩托车的好。此外,还有一点,就是速度越快风越大,风太大了特别容易破坏发型,整齐的刘海会被吹成中分或者吹翻在头,如果是那种做着高高蓬松发髻的阿姨来坐摩托车,她的发型肯定会被破坏的一塌糊涂。
坐在爸爸的车后面,有的时候吹风,左看看右看看,有的时候也跟爸爸唠几句嗑,有的时候也看看爸爸头上是否又新增加了白头发,有的时候也在想爸爸的人生,这个社会这么新鲜而充满诱惑力,让人迷失,他又是带着怎样的勇气在兄弟姐妹都争相离开的村落里,选择了坚守呢?有的时候也从他瘦瘦的肩膀上感受到一种被爱包围的情感,让自己能够更加鉴定一点的去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离开十字路口、离开火车站,就意味着跟自己的过往、家庭、温暖又一次选择了挥手再见,又要重新跨越到忙碌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面来。
现在城市里逐渐消失的摩托车,变成了部分青年的热爱,因为它的轰鸣声,它们被冠以酷的概念,有的复古迷你,有的庞大酷炫,变得越加的有个性,但是不管怎样我仍然最喜欢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面,等待着他把我载往十字路口,以温暖做后盾,继续往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