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跨年后的某一天,第一次听了跨年演讲。不论外界褒贬,但“三人行、必有我师”,能从别人身上得到、学到一些,总是好的从这个演讲中引发了这个普通小人物的一点切身体会。
(1)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现在好像每个人都有所焦虑。以前的时代,信息传播没那么快。不知道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仿佛就不那么焦虑。现在自媒体发达,很多新闻和事情得以曝光后,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
作为个体而言,焦虑过多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过多的受到不良信息的困扰,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应对焦虑。
经常自认为自己很容易焦虑,而此刻,我正用看书、学习、思考或者音乐、运动来应对焦虑。与其焦虑,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2)这个世界往往变化太快,有时候让人措不及防。所以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
回想小时候的我,曾经羡慕的是开着轿车、经常有肯德基吃,梦想的职业是坐着办公室,一杯清茶、一张报纸......。
现在看来,早已out了。有车不想开,肯德基这种快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吃的,那种一眼望到头的职业是没有激情、摧毁梦想的。
所以说,我又要开始焦虑了,我要何时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啊?
我想学习、创新、思考才是解决这种变化最好的途径。所以说有时候杞人忧天,未必全无道理。既然焦虑,就要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淘汰,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3)没有一个行业是永远欣欣向荣的,没有学过某一项技能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这个你追我赶的新时代,就要不断创新。能够厚积薄发,找到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那个小趋势,才会有所作为。
关于小趋势中猫砂的故事、移动支付的问题,现在看来也许觉得简单,可是那个时候你却发现不了。不光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哪怕是智商很高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及时觉察。
我们很多人也在感叹机会的稍纵即逝,但是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末班车。小趋势是一波又一波,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能不能有那个先知。重要的还是你有没有为这个趋势做准备。
比如现在很多传统行业的比如银行、公务员、教师等等,觉得自己职业受限了,细心发现,银行正在改革,朝理财方向发展;培训教育行业正和知识付费时代相契合;体制内的工作也可以找到自媒体这个突破口。
关键还是得早做准备、早学习,没准儿下一个小趋势自己就能把握住了。
(4)关于时间,你只需记住: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就行了。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够用吗?
罗振宇调查显示:人类要活100岁?而我还只是青年!
如果人类真的普遍活到百岁以上,那么我们的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事业等等。面临着非常大的革新。重装的话,我想一定能发现一些小趋势吧。
有人说过:所有的事情到了最后都是好的结果,如果不是好事,那是因为还没有到最后。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因为人生太长了。
这一点,作为情感动物、敏感多疑的女性这类生物,我还是很有感触的。
不要沉溺于曾经的荣辱得失,不要患得患失,只有坚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长的节奏,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才会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马拉松。
之后,又看了罗老师推荐何帆的《变量》,跟罗老师的演讲如出一辙。最大的体会要有危机感,要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多思考、多学习。
人工智能、老龄化趋势正在逼近,如何避免自己不被动,要成为行业的先驱,就要多学多想。
拼多多在美国上市,但它的技术相对于淘宝这些平台模式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可是近期我发现淘宝有些商家也已经在做拼团服务了,有尝试创新未必是坏事。
无人机、机器人,也许能取代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那么多人的出路在哪里。比如自己虽然属于内勤作业的,但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了外勤一线工作,那么做内勤的人也是有威胁的呢?因为外勤失业人员有一部分必然会转化为内勤人员。当然就有压力和竞争啰。
一直还不清楚大数据有多可怕?淘宝推送、滴滴苹果手机打车贵等等,也许都不足以,很早就想过理财炒股应用大数据,菜鸟更加容易成为被割的韭菜。所以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焦虑是必然敬畏的。 另外,书中的范家小学的素质教育,其实想想跟我们小时候的教育差不多的。那是物质没那么丰富。
有点认同,我们小时候没那么多矫情、没那么多攀比和压力,反而就有很多简单的幸福,而现在城市中的孩子存在抑郁、校园欺凌等等严重问题,不得不说是教育和环境的失败。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希望还在准备的你们继续鸡血满满,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