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青春怀旧片开始席卷整个电影市场,不管影片多烂,终会有一群人乐此不疲地观看。究竟是什么在推动怀旧风的形成,值得想一想,是市场运作推动还是观众推动。
首先,青春怀旧片大都很轻松,大部分剧情似乎都可以提前被观众所预测,就算剧情有些反转也逃不出观众的预期。观众在闲暇之余可以轻松观看剧情,甚至带有点角色代入幻想。终日忙于工作的人,在空闲之余,更是会渴望这种无意识的娱乐,在电影院或者家里享受着淡淡青春记忆的怀旧片。此外,青春片大多用小鲜肉演员来吸引观众,更是给人的一种视觉盛宴,虽说丑的没有青春,漂亮的才有青春,但又有几个人会不曾期待自己的青春是彩色的。
其次,青春怀旧片包含了大多数的曾经。是否很久不曾听老歌,正如很久没有回忆起那时的你们。影片中的教室,老师,青春,是多少人回不去的曾经,观众很容易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过去的影子,产生共鸣感,是观众的一场集体性的回忆。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象朵永远不凋零的花。也想问问年少的自己,是否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年少的我们,大概就是时而满腔热情,想要改变世界,时而黯然颓废,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有次与母亲聊天时,她提起,少时的我曾那么活泼。我哑然失语,却思考半天,大概是奋斗了一路被世界改变了,知道太多事情无能为力,所以再也不敢英勇地跌跌撞撞。 而怀旧片的盛行就会重新唤醒你对过去的自己的渴望,这些年我们过得是否太没有目标,需要从往事中寻找激情感。
青春总是携带着朦胧与躁动,当时同桌的你,那时无知的你,总是觉得抓住点什么才能证明自己青春过,于是我们肆无忌惮地胡闹,在那围城之内,在那高高的教科书前,潜伏着我们躁动的青春。这是多年之后,不再有那时情绪的我们的一种集体性的回忆。带有回忆的眼光来看过去,就自觉地屏蔽掉当年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会不自觉地把回忆建构地很美好。
最后,我想是每个人心中的执念吧,正如很多人心中的红玫瑰一般,得不到永远在怀念,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上学的时候总会想着早点步入社会,回来后才发现怀念上学。嘴里口口声声说着不怀念,结果在每个深夜回忆起过去会痛哭流涕。
大学是在外地上的,初到陌生之处的不适之感,甚至在很长时期内总想逃离那个地方。四年之后,那个地方似乎成为自己第二个家乡,成为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而那时的同伴,也开始了万水千山的怀念。朋友的父母曾经那么说,毕业以后,你们远地的朋友可能一辈子都不怎么会联系。多年之后,这句话竟成真,而我在没有你们的城市里思念着你们。
青春不散场,愿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