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01
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有上台发表演说的经历。
这时候,你是否担心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而台下的听众却不住地窃窃私语?
或许这样的演讲表现,会让你感到莫名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的演说不能吸引人。
其实,换一种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台下的听众不专心听你讲话,是因为你的演说可能不吸引他,或者没有引起他的共鸣。
你我都有这样的体会,有趣的内容,都会侧耳倾听;而无聊的或者是与自己无关的内容,却会左顾右盼。
有时候,最明显的表示“抗议”的举动,恐怕要数不停地看手机这个动作了。
通过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这个小动作,在无形之中地向台上的演讲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所讲的内容很无聊。
虽然这么做会不尊重人,但是至少告诉我们再下点功夫,才能留住听众的注意力。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的演说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专心听讲呢?
02
在《即兴表达:轻松掌控关键时刻》这本书中,作者如是说:“会表达的人,和听众拉近关系;不会表达的人,和听众拉开距离。”
只有当演说者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才能引发在场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抛开一切杂念,专心听讲。
比如,在一场聆听幸福家庭的讲座中,主讲老师特别重视拉近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10~15分钟的时候,主讲老师便提前来到了现场,和蔼可亲地跟在场的我们聊天儿。
当然,老师不是随便聊天气怎么样之类的没有营养的话题,而是开门见山地问我们都是从事什么职业。
当老师了解到大部分人都是职场妈妈以后,她推心置腹地跟我们说,她也是一名朝九晚五的打工人,同时她更是一位妈妈。
作为妈妈,她也有很多困扰,她同样会遭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的问题,也会遇到婆媳矛盾之类的问题。
短短的十来分钟时间,老师坦诚的几句话,霎时间让在座的我们立马放下了心理防线,原来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跟我们一样,也会遇到种种生活困扰。
从即兴表达的专业角度而言,老师是在讲座开始之前所进行的预热环节,短暂的交谈,却有效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了这一层情感铺垫,在座的我们全程认真聆听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参与互动。
事实证明,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讲座,让我们受益良多。
03 写在文末
在书中,作者还说道:“在即兴表达中,尤其是较为轻松、随意的场合下,建立让双方能够平等对话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发表演说,还是平时的人际交流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我们不妨尝试通过一些共同点,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了共性,才会产生共鸣。
要知道,被理解、被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我们都一样”,做到了这一点,你将会成为一个会表达的沟通高手。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