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那些事儿--如何提高指数基金收益率?

最近又看完了一本特别适合新手的投资书籍,那就是银行螺丝钉的《基金投资指南》。作者不仅把基金的基础信息揉碎,还一口一口喂饭给你,书如其名,是一本指数基金投资工具书。

整本书让我获益匪浅的是“价值定投”,尽最大可能提高我们基金组合收益率。作者提出的理念核心为: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挑选出值得投资的指数基金,再用定投的方式去投资它。简单来说,就是低估值投资+指数基金。

作者提到的价值投资理念主要来自主要来自两位投资大师:一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他带来了最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主要著作有《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二是指数基金的发明者、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他的著作主要有《共同基金常识》。国外的书普遍有翻译问题存在,读起来会觉得逻辑语句不通,有条件的想读的可以试试阅读外文版。

本书提到的价值理念主要来自于格雷厄姆,有以下三点: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长期看是趋于一致的。

能力圈:只有具备了能力圈,我们才能判断出股票的价值。

安全边际:只有当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买入。

上高中学政治的时候,学过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永远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股价短期内虽暴涨暴跌,但长期来看与股票内在价值趋于一致;能力圈理论,就是要求我们对所投资的品种非常了解,简单来说就是不熟不做,指数基金也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能力圈;安全边际简单理解就是用折扣价买价值1元的东西。

那对于普通人来说,价值投资简单总结就是:买入好资产(指数基金)+低估值定投+长期持有。

针对这个安全边际,也就是低估值定投,作者也提出了解决方法。首先,有一些常见的估值指标,我们需要了解。

最常用的估值指标主要是4个:市盈率、盈利收益率、市净率、股息率。

市盈率的定义是:公司市值/公司盈利(即PE=P/E,其中P代表公司市值,E代表公司盈利)。

盈利收益率是市盈率的变种。市盈率是用公司市值除以盈利,而盈利收益率则是用公司盈利除以公司市值。也就是盈利收益率=E/P。一般来说,盈利收益率越高,代表公司的估值就越低,公司越有可能被低估。

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也就是我们说的账面价值。市净率的定义是:PB=P/B(其中P代表公司市值,B代表公司净资产)。

股息率就是公司的现金分红除以公司的市值。股息率衡量的,就是现金分红的收益率。

以上指标通过公式,其实大概也能看出一些基本的信息,感兴趣的想要再近一步了解的,可以再去深度学习,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

了解了基本的估值指标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择时买入,从而提高我们的收益率。作者提供了三种思路。

1、格雷厄姆使用的盈利收益率法

我们要在盈利收益率高的时候才开始定投,在盈利收益率低的时候停止定投,甚至卖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赚钱,而不是亏钱。

那这个高低如何判定呢,作者给的指标是:当盈利收益率大于10%时,分批投资;盈利收益率小于10%,但大于6.4%时,坚定持有已经买入的基金份额;当盈利收益率小于6.4%时,分批卖出基金。

这个6.4%是来自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国内债券基金的长期平均收益率在6.4%左右。如果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不足6.4%,不如将指数基金卖出,换成债券基金,毕竟债券基金更加稳定,风险更小。

这里想重点提一下美联储有一个对股票市场的估值模型:FED模型,它是用美股的盈利收益率除以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这个数值越高,就代表股市相对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越高、未来股市的投资收益也会越高。这个数值越低,就代表股市相对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越低、未来股市的投资收益也会越低。

个人觉得这个指标非常有用,用来配置自己资产的股债比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拿着这个指标,我去问了下deepseek,不得不说AI真的是改变了生活。

这里也想给大家推荐一个小程序:兴动信号,就是FED模型的应用,可以直接查看这个值,去调整我们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

2、博格公式法挑选指数基金

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初始投资时刻指数基金的股息率,它影响了我们的分红收益;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变化和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盈利增长率影响我们的资本利得收益。

这里,博格提出了指数基金的收益公式。指数基金未来的年复合收益率=指数基金的投资初期股息率+指数基金每年的市盈率变化率+指数基金的每年的盈利变化率。

第一个变量是股息率。这个数据的获取非常容易,因为初始投资时的股息率,在我们买入指数基金时就确定了。一般来说,指数基金越是低估,也就是当其价格越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股息率一般越高。

第二个变量是市盈率。买入时的市盈率,跟买入时的股息率一样,在买入时就确定了。但未来我们是无法预测的,市盈率的变化有一个规律,即从长期来看,市盈率会在一个范围内呈周期性变化。

首先,要统计一下指数历史市盈率的波动范围;其次,再来看当前的市盈率处于历史市盈率波动范围的哪个位置,也就是现在我们在支付宝或者其他平台都可以看到这个指数pe处于什么分位。简单的判断标准是:低估:PE分位数 < 30%;合理:PE分位数在30%-70%;高估:PE分位数 > 70%。

第三个变量是盈利。对指数基金来说,只要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盈利就会长期上涨。

在股息率高的时候买入。在市盈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时买入。(以上这两点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买入之后,耐心等待“均值回归”,即等待市盈率从低到高。

3、博格公式变种法

一些强周期性行业,像证券行业,在熊市的时候,盈利都会在短期时间里大幅下滑,这样市盈率、盈利收益率、股息率等与盈利关系很大的指标都无法参考。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博格公式的变种,也就是使用市净率来对指数基金进行分析。市净率的公式为:PB=P/B,其中,P代表指数背后公司的平均股价,B代表平均净资产。指数基金未来的年复合收益率,等于指数基金每年市净率的变化率加上指数基金每年净资产的变化率。

使用博格公式的变种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公司的盈利虽然不稳定,但是要求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也不会亏损,这样,公司的净资产价值才会有保障,我们才可以使用市净率来对其进行估值。

简单总结一下:

根据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所处的状态,我们可以把指数分为4个类别,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判断方法:

盈利稳定的指数:盈率收盈法。

盈利呈高速增长态势的指数:博格公式法。

盈利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呈周期性变化,但行业没有长期亏损记录的指数:博格公式变种。

长期亏损的指数:放弃。

作者也考虑到了我们都是新手投资者,也直接给出了目前A股不同指数适配的分析方法,咱就是直接来一个抄作业吧,如下图:

那方法会了,股息率、市盈率什么的具体指标在哪看呢?他本人也有个公众号:银行螺丝钉。他基本每天会发估值文章,文章内部会看到有一个今天几星的小程序,点进去你就会看到相关的指数和ETF估值,非常直观。没想到吧,作者考虑的是非常周到啊!


这里我想提一下,每个平台对指数的估值逻辑可能会有差异,我们选好一个指数准备买入的时候,最好多方交叉验证下,也可以问问deepseek等AI,切忌着急、盲目跑步入场!

以上几种方法,本质上是“择时”,也就是现在场外流行的智能定投,尽可能在低估值期投入,将我们的收益率最大化。

但我本人对这个持中立态度,我们普通人投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度学习。除了投资,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美好的事物要体验,而不是余生都被投资捆绑,那就本末倒置了。而且如果每次都要在低谷时投入,那是不是会让我们的闲置资金产生了时间成本?我的观点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尽可能先积累我们的财富,也就是先把我们的雪球做大。然后降低我们的收益率预期,一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长期持有的情况下,我认为只要不是绝对高估的情况下跑步入场,我们不需要每一次的买入都做到精准的择时,择时这个动作难道不是在预测市场吗?不管是投资还是生活,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模糊的正确

举个例子:

小本金高收益:10万本金,年化20%,10年后 ≈ 61.9万(增长 51.9万

大本金低收益:100万本金,年化10%,10年后 ≈ 259.4万(增长 159.4万

尽管 收益率低一半(20% → 10%),但 本金大10倍 的情况下,最终收益仍然高出 4.2倍(259.4万 vs 61.9万)。

这个例子也给我另外一个启示,平时购物时也会有很多活动,低客单的打5折和高客单的打8折,节省下的钱也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等级。昨天买香蕉的时候,就因为店员说加入企微领券可以便宜一半,加企微的过程耗费了我5分钟,最终只节省了2块钱。

很多时候,我们都将注意力放在类似这种节省几块钱的东西上太多了,从而将自己困在了一个信息茧房,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投资也是如此,我们就是普通人,不要妄想自己比其他人厉害,与其花大把时间研究如何提高我们的收益率,不如想想如何将我们的人力资本转化为金融资产,把我们的雪球做大。

以上的基金判断方法都来自银行螺丝钉的《基金投资指南》,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好啦,今天说的还蛮多的,最后祝大家都能快乐赚钱,早日退休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