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看到一本书,叫做《当下的力量》,硬着头皮看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什么“临在”,“当下”,越看越傻。
狂读书,现在明白抑郁是因为以前的事,焦虑是为了以后的事。我分析我妈是又抑郁又焦虑,抑郁之前人生路上做的一些错误的选择,一直后悔,整天说“要是当时我……,现在就会……”。我想说要是当时你选了另外一个选项,说不定你现在就会后悔你没有选择今天这个选项。
总是处在一种不满意的状态下,传播焦虑。在她身边,虽然她不是会大声说话的人,但是就是感觉她的肌肉,精神全都紧绷着,也带着身边的人紧绷着。她一直说我爸怎么怎么样,其实她并没有发现自己在做什么,在说什么。
我也会焦虑,但是我不会抑郁,发生过的所有的事情,我都会坦然接受,好的不好的,开心的,愤怒的,被人耍了,吃了亏的。可能当时会有点不舒服,或者很难受,但是我不会一直回头看。
有段时间我会焦虑,为了将来的事情焦虑,为了两个孩子,为了自己的未来,总是去脑补一些情节。
慢慢的,我读的书越来越深入,脑子深下去了,人就站得高了。我以前只看到周围的一点点范围,现在我好像能看到大部分的局面,看明白了,心里就安定了,那种焦虑的感觉就慢慢消散。
以前周围人的情绪,很容易就影响到我,我们家最厉害的情绪散播源,就是我婆婆和我老公,一点点小事,都会情绪起伏非常大,进而影响周围的人跟着他们一起动荡,这样他们就心安了。这可能就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寻找存在感的做法。
所以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再情绪稳定的人,也会被他们的声音影响,因为声音实在太大了,从早到晚都处在一个声音垃圾的背景中,一刻也不得闲。等他们睡了,世界终于安静了,精神也可以放松。
感谢上苍让我可以远离这两个人,安安静静的生活,可怜了我的大女儿,还要跟我婆婆生活一段时间。不过她白天出去上学,可以减少一半相处的时间,我也相信以她的情商和智商,她可以很好的处理这段关系。
说说当下的感觉。我以前不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焦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做着一件事,就会同时想着另外一件事,或者同时做着另外一件事,结果两件事的效果都不好。
现在我做着一件事,就专心的做这件事,每件事都有专门的时间。比如带孩子,就专心的陪孩子玩,观察她的表情动作情绪,她的手指甲长不长,需要剪吗?她的头发怎么黄黄的?牙齿长了几个?为什么一笑嘴那么大?本来眼睛就小,一笑眼睛全没了。充分体会当下的感觉,观察所有的细节,不看手机,不去想未来,不去想过一会儿要做什么,就停在这一刻,享受这一刻,观察这一刻。
在地铁上也是,几乎每个人都在看手机,就我一个人在观察。有的人在打游戏,有的人在刷视频,有的人在看小说,有的人在看帖子。有的人昨晚没洗头,头顶头发有点打绺了,有的人头顶的白头发都出来了。(因为我比较高一点,所以大多数的女性头顶我都能看得到。)各色各样的人,观察起来很有趣味,年纪大的有时会互相聊天,边聊还会撇一下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在偷听自己讲话。
还有的时候,我一个人,会闭上眼睛听声音,听外面车子的声音,听妈妈看电视的声音,爸爸哄小女儿睡觉的脚步声,门外快递小哥扔快递的声音,邻居出门打招呼的声音,水管滴水,楼上邻居的呼噜声。(我耳朵特别灵敏)
我关注到了当下每一刻的时候,时间好像停止了,未来和过去好像都存在了。只有我。
慢慢的,身边人的情绪不再感染我,好的情绪,坏的情绪,好像都跟我无关。有事情我可以给你解决,但是情绪,我不参与进去,这不是我的课题,这是你自己的任务,要自己去克服,去完成。
以前大女儿的喜怒哀乐会让我揪心,现在好像我虽然能够切身体会,但是不会把自己的整个人移动到那个情景里,去释放情绪了。我理解她,给她紧紧的拥抱,给她我的力量,让她更有力量。
任何事都不会再去泄我的气力。我专注在我自己身上,专注在我做的事情上。我看的书,我学的知识,好像都以很快的速度,很高的效率冲到大脑的最深处,完成了一种理解,一种共鸣。
我不再对身材焦虑,不再对容貌焦虑,不再在我不擅长的领域强求。我接受我现在的样子,我接受我这个人本来的样子,我爱我自己,深深地拥抱我自己。
我的焦虑慢慢都不见了,大女儿的焦虑也慢慢消散了,一种新的模式出现了。我好像微微开始发光,大女儿在我身边,这光的慢慢的引到了她的身上,她眼睛里的光也慢慢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