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对你表达善意都不是义务,而是情义,得之你幸,失之你命。”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圣人都会打架,难怪听得再多的道理,也很难过好一生。是善还是恶呢?若是人之初,无所谓善恶,都是本着天性,趋利避害,原始生存需求做出的行为。
何谓天性,高中曾学过一篇课文《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自然境界所体现的就是天性,仅仅只是生存本能使然,所以无所谓善恶,只是利己过程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也可能利己过程做出有利他人的事。做好事为善,做坏事为恶。好事坏事又是如何定义呢,关键是看出发点,好心办坏事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初心是好就算是善,就怕打着善的名义去作恶。
成长过程经过学习慢慢上升到功利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行走世间,离不开衣食住行,抚老养幼,都离不开物质,都需要钱,人有趋利避害之心,无可厚非,记得毕业前,老师就说,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尝试一下,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趋利心,也是一个人正当的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只是这种趋利心的初衷要是善意的。
曾看过一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一定是格局宏达,心存慈悲,对于别人的成功,就像自己的喜事一样开心,对于别人的困境,也出自内心的感到惋惜和难过,受着必须牢记,任何一个人对你表达善意都不是义务,而是情义,得之你幸,失之你命。”
非常认同这段话,善良的人,定是懂得将心比心,能理解和宽容他人。可能除了父母对你抚养和教育义务外,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对你好,所以如果有人对你表达善意,那便是莫大的幸运。好好善待身边的人,善待父母,学会感恩,感激身边每一个发自内心对你好的人。没有下辈子,善良待你的人就是值得珍惜的人。
喜欢的话,想要了解更多,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子腾小友”
不毒舌,不吐槽,感性的谈谈感情,理性的讲讲道理,悄悄的看看世界,静静的品品生活,偷偷的分享知识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