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有个读书会,感觉不错,有知识收获,也获得成就感和情绪价值,所以一直坚持着。遗憾的是,夏天天亮得早,太极小伙伴不言而喻出门早了。我今天读书会后出门,还没走到打拳的地方,只见我的那批小伙伴已经结束往家走了,这个照面打的我感慨万千。
今天老妈去装牙,我的牙龈有点问题,老妈希望我跟她一起,顺便也让大夫看看我的牙。 可是我这个情况,不治则已,一治就要很多次,套住了。想想儿子快回来了,想把一些需要静心完成的工作包括约稿,赶在他回来前完成。转念想一想,陪老妈去看牙也数不清趟了,自己的牙就没有决心去看,因为时间不舍得再分出来了。
是成人,就常常需要面临一些选择,安能两全呢,只能选择耗能最低的方案。
共读依恋和创伤治疗的议题书,有老师提议加做安全岛设置。这个提议很温暖,但是我的体验感并不好。 因为我已经很多年已经走过创伤疗愈的路程了,看书,听课,现在也做了几例创伤来访的疗愈,自己的稳定性能胜任不再激活自己的创伤体验。 做安全岛设置时如果浓度过高,是温暖也是负向暗示,就好比一个孩子摔倒了,本来你微笑着看着他,给他鼓励和有力量的看见(安慰),他其实是可以自己站起来接着玩的。但是如果你大惊小怪去问,宝宝摔着了,哎呦疼不疼,哎呦宝贝不怕不怕,这阵操作下来,孩子大概率会哇声大哭。这个时候,渲染本身就是过度共情,往深里说,又是一次隐隐的模糊的二次创伤。 被抚慰的过程,唤回了我曾经疗愈自我的点滴,我体验到,原来我自己疗愈成长的这一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反而又痛了一次。
不过我把我的体验跟组员讨论后,这部分也就释然了。最新的这次读书,中和了我的反馈,设置照旧保留,但是导语简单,不多提创伤词汇了。 在这个位置上,我更喜欢用短焦的处理,在鼓励咨询里也会用的。
反观自己,现在也能够对自己感受到的不适表达出来,也能对设置提供支持性的建议,感觉自己变得勇敢,也更有内在力量去带动环境的改良。 喜欢现在温和而坚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