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说:“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她成熟了,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她是我的一位朋友,说起自己的事情时,面上平静如水,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
小时候看病,医生失误打错针,导致她一条腿发育不正常,如手臂般大小。
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重男轻女,她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照顾,最终导致她的腿变形萎缩得很严重。
她笑说,她因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本证:残疾人证。
2
就在我以为她收拾好心情,准备重新出发时,她却在我面前崩溃了。
她对说:“我妈妈检查出乳腺癌的时候,转去市里面的医院,爸爸就去看了一次,此后再也没出现过。”
朋友要工作,她让爸爸留下来看护妈妈,他爸爸临走前说了一句话:我不会治病,我又没有钱,留下来干什么。
起初她很平静,可在谈起她爸爸时,她的眼神透出类似“恨”的情绪。
后来她说:当她接到家里打来电话,得知家里被追债的人掀了个底朝天,爸爸被那些人拖走了。
她回到家里后,第一件事就是挨个去警告邻居亲戚:“今天我把他欠你们的钱都还了,算是给他作为我爸爸的一点情分。从今往后,你们要是再借钱给他,你们要他的手,要他的脚,甚至要他的命,你们都随意。但请记住一点,他借的钱,我们作为儿女的绝对不会帮他还。”
没错,她的爸爸是个赌鬼。
“一个男人,作为父母不能给孩子关爱,作为丈夫不能尽责,现在作为一个四肢健全、身体健康60岁左右的农村人,几年前就敢什么都不做,他的脸在哪?”
她说:不做也罢,他能不惹麻烦,不赌博她就很满意了。
说着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她说:呵,我居然对他还抱着希望,他是不可能改的,不可能的。
她失控的哭了起来:“我很累了,即使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也应该得到关爱吗?难道自立自强了以后就不配得到怜悯和爱吗?难道一个人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以后,就可以不负责任,不做努力,放任自己吗?”
她痛恨道:有些人是永远都拉不起来的,因为他享受坠落的快感,不值得同情!
擦干眼泪后,她说:她要成熟,要做一个冷漠的残疾人!
朋友不是家里最大的,头上有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们年岁相差不大,基本都是相差两岁。
但是很可笑!
妈妈生病时,哥哥说没钱理家里,就不用理了;爸爸说没钱也不理;弟弟说他在读书还需要支持;妹妹说自己的钱只够自己花,唯独剩下了那个独自坚强的“姐姐”一直在扶持着家里。
我没听她说过,她自己是个残疾人,这回她却说了。
她要做“冷漠的残疾人”,我想,什么样的心态下会说这样的话。
她在选择,以前选择爱,现在选择冷漠,这句话是自上而下的,可见她内心并不自卑。
这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难以说清,或许爱恨本是一体的,谁又分得清呢。
3
朋友的事,让我想到《我的姐姐》这部电影。
电影《我的姐姐》里面,安然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女孩,由于爸妈要生二胎,她从小就要假装腿有残疾,裙子更是碰不得的,在她小时候的意识里,裙子即代表了爸爸的拳脚棍棒。
我的那位朋友,同样不喜欢穿裙子,但也不是因为喜欢穿裤子,她总笑说:有一条腿特别凉爽。
电影里安然的父母老来得子,可好景不长,他们意外去世了。安然身边多了一个拖油瓶:陌生的弟弟。
所有人都觉得她有责任养弟弟的时候,她拒绝了。
她说: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如果留下你,我的人生就完了。
从小爸妈不在身边,姑妈儿子把她当沙包练,姑父偷看她洗澡,父母觉得女孩子要早点出来挣钱,改了她的志愿。
她感谢姑妈教会她学会独立,现在出去她啥也不怕了。生活改变了她,也成长了她,因此养成了独立好强不认输的个性。
男朋友替她向别人道歉时,她问为什么要道歉。男朋友说:我妈说过,要是没有赢的把握,不要轻易跟人撕破脸 “ ,她说:“你妈是对的,但她不知道,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她打得赢要打,她打不赢也要打。”
这样的她,定然是有梦想的,选择了弟弟,她就会变成第二个姑妈。
姑妈对送养弟弟安子恒这事,反应最激烈。
姑妈作为姐姐,把机会都留给了弟弟,即安然的爸爸。弟弟有孩子后,女孩放弃自己的生意回来帮弟弟带娃。
现在弟弟走了,她也一如既往的履行姐姐的责任,她要看着安然和安子恒,也要看着:安然照看安子恒。
因为安然是姐姐。
如果不是家人反对,半身不遂的丈夫需要照料,姑妈说自己既然能把安然养大,也一样会把安子恒照顾好。
我相信她能做到。
因为她是一个好姐姐,纵使有不公,纵使需要放弃梦想,她一如既往地吃着生活的苦,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姐姐。
看着安然那份似曾相识的挣扎,她想起那已逝去的青春、梦想,含泪的眼神飘向远方可人却永远在当下: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她觉得照顾弟弟,是她逃不掉也不应该逃的责任!
安然对姑妈说:无私奉献是要天赋的,我没有那份天赋是错的吗?
安然不想成为像姑妈一样的姐姐。
安然在车站曾想过丢弃弟弟,看着安子恒哭着找她,她还是心软了。因为弟弟说过:我只有你了!
她对弟弟从不耐烦到开始关心管教他,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还是印在了她的血液里。
可最终在安然签下送养书前,一句熟悉的:过来。两人便笑出了泪花。
血缘,永远都是割舍不断的羁绊。
电影结局是开放的,既没有把安子恒送回养父母家里,也没有播安然放弃去北京考研。
很多人说,其实送养到好的家庭,对他们其实都是最好的。
电影里还穿插了一个冒死都要生儿子的家庭,包括孕妇她自己,保小不保大。
可他们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她们此时正孤独的站在医院门口看着全家人为了生弟弟而不顾一切,甚至是生命。
生儿子真的那么重要吗?
现在重男轻女没那么严重了,可依然存在。
电影中将家庭为啥一定要生儿子?女性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伤痛影响?如何在成长中的自我觉醒和抉择时,怎么选择面临的家庭、社会现实问题抛给观众。
发人深思。
朋友也好,安然也好,以及所有的姐姐,成熟不是唯有冷漠可以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温柔。
温柔是种居高临下的东西。因为面对的人或事只会越来越强,只有不断向前,变得强大,才能给的起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