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泡图书馆看到《影响力》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看了突然有一种焕然大悟的感觉。那些让我们公开就一件事给出承诺或者表明立场的人是否是在用这种心理套路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走进陷阱却全然不知,一旦违背了这些立场,我们自己本身还会受到长期的心理愧疚和自我否定。
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样的人,会被看成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下面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 你是否会在买一只股票或买马时犹豫不决,但一旦下注后便开始对你的下注信心大增,即使它们与你买前并没有什么实质变化。
2 恋爱中如果对方一直让你当众给予一生的承诺,就算你不是那么爱他并且开始没有结婚的打算,可一旦你们分手,无论是谁的过错,你都会把责任归结为是自己的错,因为你承诺过,可现在你失信了。
3 某宝评价喜欢用返现或礼品的方式让顾客写长篇好评。开始你往往只是想得到那些好处来写这些评价,可在你写的过程中你会尽力去找商品的闪光点,好用度,就算开始你并没有那么满意,评价完毕后一般你自己也会信以为真这东西真的很好。甚至非常庆幸自己买到了它。
这其实就是一种契约精神,因为用金钱白字黑字表明了立场所以就会用一切能想到的理由来维护这个立场。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得没错。一旦真的破坏了这种契约,无论因为什么大多都会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归错为自己,并非常自责。
这种言行一致的信仰是好的,很多时候这会使我们看起来正直,善良,诚实,有信用。可是一旦知道了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学的时候,是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在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下因为这样的心理暗示我们不原谅自己,或者为此付出了很多无谓的坚持和金钱。又或者,那些商家或者懂这套理论的人用这套理论利用了我们,我们却全然不知的为他们效力或者数钱。、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都有阴阳。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正确的。无疑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但在不违法,不判国,不背信弃义的情况下,不要因为这些所谓的规范被不善之人利用。不要因为绝对坚守一个约定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放过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自责痛苦。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要学会懂得多方面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一个大的局面。多思考多跳出框架理性的看待事情不失是一个不错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