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粥(32/365)
春节翻了书架,发现一本N年前读过的英文书《Think and grow rich》,就是配图的那一本,中文名叫《思维致富》,这本书全球已经卖了7000多万本,作者叫拿破仑希尔,是美国上个世纪著名的成功学大师。
这本书是和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样,属于以前家中书柜常见摆放物。我努力回想了一下为何当时会买它,估计是学英语的时候,为了提升阅读能力就买了一本。
然后我翻开看了前面几篇,真是觉得大跌眼镜,逻辑差强人意,作者还是一个无脑吹。。。
1、前言
作者一个劲的吹牛逼,说自己按照卡内基的指导,花了25年时间终于找到了致富之道!
所有他知道的美国历史名人都是遵循这个致富法则,现在有好多名人政要都对他这个法则趋之若鹜,但他就是不告诉是什么,自己看书去,反正这法则有多好多好,错过就后悔。
2、开篇观点
作者指出 Thoughts are things. 意思就是:你的想法是可以物化成真实的东西,想什么就有可能来什么。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mixed with definiteness of purpose, persistence, and a burning desire for their translation into riches, or other material objects.
翻译一下就是:你的想法要变成现实,就一定要坚定坚持自己的想法,背后要有熊熊的“欲望”。
(看到这里我想,这不就是吸引力法则吗?)
3、案例故事
讲完观点一定要有故事衬托的吗,作者开始讲第一个故事“屌丝巴恩斯奋斗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
有一个穷小伙叫巴恩斯,很仰慕爱迪生(就是发明电灯的那个,不是喜欢拍摄的那个),于是他一路跑到美国的新泽西见爱迪生,毛遂自荐。
爱迪生看到这个王宝强长相的粉丝,一脸真诚,就收下做小弟啦。但人家可是想当合伙人的,不是当小弟的。
巴恩斯于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用原文的话就是“不停YY和爱迪生一起“的画面,一副“我愿付出一生与你厮守”的样子。(好可怕啊,执念太重)
好啦,机会来了,爱迪生要卖一个电话机,但旗下的销售代理都说这个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不配合卖。巴恩斯身先士卒,响应老板的号召,然后积极去销售,然后就成功了。。。。(纳尼-_-!)
额,讲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幸存者偏差呢?如果爱迪生的产品真的很烂,或者巴恩斯不具备良好的销售能力,又或者市场需求不匹配。随便中一个就挂了。
好吧,可能我的推理不重要,作者在这里只是想强调要有巴恩斯一样的渴望,机会总会出现的。
4、再来一个案例故事
第二个案例讲到美国的淘金热,当时有位叫Darby的先生,跟他老舅两人倾家荡产买机器去挖金矿。
一开始是有挖到金子的,可挖着挖着金脉断了。于是他们就放弃了,把机器卖给一个收垃圾的。
这个收垃圾的人很有洞见,找了位研究金脉的砖家。砖家指出之前挖矿把路线挖偏了,只要校准移动3英尺,金矿就到啦。。。
作者又感叹:有时候遇事失败只是一时的,坚持多一会就成功。很多人像Darcy先生一样,没坚持住,后来看别人成功了,就懊悔啦。
我心中OS:这个故事不是应该是告诉我们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吗?人家都挖偏了,再坚持下去也是偏的啊。
(我还在坚持看下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