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习我还能做什么
01、讲讲我的一天
昨天晚上又开启一轮轮马不停蹄的刷课模式,在中间的休息环节,我忽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除了听课、看书,写作业,我还能做什么?
当时一下子我就愣住了,整个人瞬间石化了。貌似这个问题直击我的内心,我竟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了。
我开始努力回想这一天我是如何度过的:
早上起来听课【得到】的听本书、或者网易云课堂的《职场加速器》;
坐在班车上继续听课;
白天有工作的话去做工作,没有工作的话就去学习,比如看书或者刷课;
晚上下班后吃完饭继续学习、读书、听课,这样一直到睡觉为止。
算下来,我这一天几乎有8个小时在学习,就连工作也占不到4个小时。
问题来了,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学习,学的又是什么呢?
基本上学习内容很分散,没有一条主线,一会听听这个人的分享,一会刷刷职场课程,一会又去听【得到】或者【喜马拉雅】的微课;脑子里是各种真气在倒流、冲撞、打架。
有的人找不到时间学习,或者不爱学习,这是一个极端,认定学习没有用啊;
可我却走入另外一个极端,过度学习,似乎除了学习,我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因为当学习不能转为生产力和自我改变时,那么这种学习不就是虚幻的自我麻痹么。
有人犀利的总结为,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问题还不止于此,如果我收听的、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那么我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存储器或者移动硬盘么。可是明显是大脑最不擅长的就是存储,而且大脑的主要功能也不仅于此啊。于是这种疯狂的学习模式变成了死死困住我的迷宫。
02、自我封锁
《三体》一书中讲到三体人对地球人封锁进步的主要手段就是“认知锁死”,怎么做呢,很简单封锁住你的认知进步的一切技术可能,通过干扰让你始终停留在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水平,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自己的知识局限,就像地球引力一样牢牢把你抓住。
而我常常以为这种锁死来自于外力或他人,其实这个的敌人最可能来自我自己,也就是那个迷失的盲从的自己。
每天不停地刷课、学习、读书,却看不到成长,所以前阵子一篇《罗振宇是骗子》的文章瞬间刷爆了朋友圈,而后罗振宇反应也很快,几天后便在【得到】周会上做了一个分享“罗振宇点评“罗振宇是个骗子””,然后又是刷爆朋友圈。
我对这两个标题党的内容却提不起半点兴趣,这怎么看都有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学习有必要被搞的娱乐化么,结果是居然还有大量的人去围观,无论他们是点赞或者差评。
但是这个想象的背后也表现出大多数知识学习追随者的迷茫:
囤积了大量的课却学不完;每天听很多的分享却没变化;读了太多的书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03、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呢?
大家普遍的结论是缺少实践。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明显而严峻的原因,那就是:
我们学的真的是知识么,还是一地的知识碎片。
这里我要补充几句:
首先,我很尊重那些知识工作者,也不是为了攻击他们,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做知识分享,把好的东西传给更多需要的人;
其次,他们的课几乎都很有含金量的,他们真的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我们却常把他们的课程当做是万能药、万能丹,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到这里就开始不对劲了。
再者,就算他们的课程没问题,但是他们的应用范围差别很大。
比如一门课可能适用于大城市,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人那就是天方夜谭;还有的课受限于作者自身经验和层次,他现在是红人了,所以可以撬动很多资源,可是对于我们普通伙伴学起来就虚无缥缈。
再者,每个人的思考结构不同,就算他的课程再有体系,如果不能转换为我们的编码方式,那么很可能成为一堆枯燥的理论教条。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很多的课程都是集中在某一个分支的,就像是我只做快读阅读的某一种方法的分享,那么他的知识体系不会拓展到这个领域的完成链条,比如明显很有用的精读、理解和输出等等,而且我们学了之后也会陷入片面和粗浅,误以为这就是全部呢。
好比我们买了一双鞋子,不代表我们拥有了它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我们仅仅获得了它的占有权,对于鞋子的制作工艺、生产原料、销售模式,我们根本一无所知。所以你只能一次次购买各种不同的新款鞋子,却无法研制出自己的鞋子并且推广给其他用户消费。这恐怕就是学习者和知识大咖的本质区别,我们拿到手的是知识结果,还是知识配方呢。
综上所述,这种学习就是一个大坑,这个坑有一部分是知识讲师挖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挖的。
04、你为什么而出发,初心是什么?
任正非在《华为工作法》中指出,员工工作有两种驱动力,
一种是问题驱动,
一种是目标驱动。
问题驱动,就是遇到问题了然后去想解决办法;
目标驱动,是自己设立工作目标,然后指引自己前行。
其中后者更能自带激励和驱动力。
反观那些失败的学习者,我也是其中一员,主要是目标驱动,但是目标却又是分散的,也就是一天之内设定了N个目标。
试问,我们一天有多少精力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
其实,目标少那是目标,目标多了,恐怕不能称之为目标,可以说是盲目或者迷茫。
其实,在学习的道路上,无论是问题驱动还是目标驱动,都可以把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最不济的就是没目标,还没有问题。那为了什么学习呢?反正我也不知道。这恐怕是很多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与独白。
可能更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正如up子木在饭团社群里分享时所说“因为根植于内心的恐惧”。
看到别人付费知识开课了,于是我也想挣钱;
看到别人学习变成大咖了,于是我也要用功;
看到别人在靠分享成为网红知识大咖,于是我也要成为他;
他们关心的不是学习,而是别人的成功,眼睛盯着的是他人的收入和身份,却没有认真思考他们背后的积淀与努力: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时间,大量的重复的的行动。
05、在这个时代,哪类人会胜出
有的人一直在实践,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他们或者是做销售,或者在创业,不断地为他人提供价值,也为自己赢得荣耀和满足;
有的人一直在学习,各种理论信手拈来,各种课程无所不包,他们每天也很用功,但是始终跟着大咖四处奔跑,越学越迷茫。
当然还有第三种人,一边做一边学;一边学一边做。
还有第四种人,目标直指学习的配方,要学就要学透它的源头和本质,掌握它的生产流程和方法,然后加入创新,开辟自己的课程产品。
你更看好哪一种人呢?而你有打算成为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