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复旦夸夸群待了4天
每天被夸到不好意思
学霸夸起人来逻辑缜密,文采飞扬
3月17日晚上6点10分,清华大学的门口排起了长队,拥挤的人群把教室门口的路都堵住了。
一小时后,这里上演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
来自清华和北大的才子们,会以“夸夸群和喷喷群到底哪个更好”进行世纪battle。
来自清华和北大的才子们,会以“夸夸群和喷喷群到底哪个更好”进行世纪battle。
2万条转发和6千多条评论和点赞,让这场神仙级“吵架”上了微博热搜。
反方(北大)称夸人能调节心态,增加自信,而正方(清华)却说即使被夸,也不能消解压力,还不如找个女朋友抱一下。
前几天,我伪装了身份进复旦夸夸群待了4天,每天都体验着被100多人夸奖和关注。
原来被人夸,是这么爽的一件事。
夸夸群是近期从985、211高校衍生出的微信群。不管你平时有多丧,只要在群里说“求夸”,就会有一大批群友前赴后继地赞美你。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今天我骑自行车摔了一跤,求夸……”
二分钟之后,复旦大学的“夸夸群”开启了360度花式夸人。
“帅的人才会摔呢,夸!”
“在这个文明后现代,还能坚持自己骑车锻炼身体,思想境界超越同时代无数人,夸!”,“骑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你,还想睡自行车,有魄力,纯爷们,夸!”
有人把它当成寻求安慰的精神场所,也有人称它为“大型彩虹屁现场”。
这样的群,在复旦就有10多个,人数从200到2000不等。其他高校,像是同济、清华、北大,每天也在以成倍的数量增长……
这样的群,在复旦就有10多个,人数从200到2000不等。其他高校,像是同济、清华、北大,每天也在以成倍的数量增长……
从头像、姓名、标点符号、表情包,不管什么角度,群里都能把你捧上天。
在复旦群里待了4天
发现夸人并不简单
为了摸清夸夸群为什么这么火,我主动申请要加入群里。
通过朋友帮助,我正式加入复旦新建的夸夸群。加入不到10分钟,群友就从20人快速增长至100人。
群里大部分是学生,其中不乏一些毕业在海外工作的复旦校友。
可能因为时间刚好赶上下课高峰,群里聊得热火朝天。
可能因为时间刚好赶上下课高峰,群里聊得热火朝天。
“又到饭点了,你们吃了吗?今天午饭选了很久不知道吃什么,最后点了一家也不好吃,嘻嘻,求夸”。
“饭点问候大家,心地善良,夸!”
“这个‘嘻嘻’用得好,一定是个活动可爱,才思敏捷的女子,夸!”
“我今晚又控制不住吃了零食,求夸。”
“吃零食说明你胃口好心情好消化系统好,又健康又快乐,夸”,“有食需吃直须吃,莫待食尽空发痴,夸!”
比如我试探性的抛了一个话题:“单身10年了,求大家安慰。”
很快就有人响应我:“坚守3652天,只为等待绽放的那一瞬!夸。”
我算了下,这位兄弟夸的时候连闰年都计算进去了,逻辑十分缜密,心里暗暗赞叹,不愧是学霸群。
我加了几位群友聊天,一位来自复旦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女同学告诉我,最近忙着赶论文看文献,压力十分大。加夸夸群是为了每天闲下来时,能刷着群里的金句跟着舒缓下心情。
另一位群友则比较逗趣,加群目的是为了猎奇,想看看校友们都是怎么夸人的,几天下来,他告诉我,群内水平低于他预期,有的梗还不如自己讲的好。
其实,不管是“善意即使被包装在谎言中,人类对善意的感受也不会打折。”还是“不要沉浸在虚妄的夸奖,从不友善的言论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终其原因都是为了舒缓情绪,释放压力。选择自己认为舒服的方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