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本味篇

《吕氏春秋·本味篇》古今对译

  文/(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的第l4卷《本味篇》,是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来说明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的道理,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本意之外却不经意间记述了当时推崇的食品和味料,同时也提出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是研究我国古代烹饪史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原文】

  汤得伊尹,祓(音弗)之于庙,爝(音决)以爟(音灌),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音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译文】

  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为伊尹举行除灾祛邪的仪式,点燃了苇草以驱除不祥,杀牲涂血以消灾辟邪。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汤说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汤说:“可以按照方法来制作吗?”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具备;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味道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质。调和味道离不开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么,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至于说锅中的变化,那就非常精妙细微,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四季的影响。所以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淡却不寡薄,肥又不太腻,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起食疗,很多人首先想到各类养生药膳,在烹饪时加入药材,火锅汤底里放两根黄芪就变身养生锅,还有老鸭四物汤,甚至当归...
    kbdf阅读 6,033评论 0 3
  • 《酉阳杂俎》卷七·酒食 魏贾〈王將〉,家累千金,博学善著作。有苍头善别水,常令乘小艇于黄河中,以瓠匏接河源水,一日...
    陌初心阅读 5,022评论 0 0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11评论 0 33
  • 1、使用场景: 在tableview滚动时,判断特定cell是否在可视范围内。 2、原理分析: 在tablevie...
    PZcoder阅读 4,221评论 0 0
  • 今天又开心什么呢? 到了 前些天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第八版的牛津字典和一本鲁滨孙漂流记加上一本格列佛游记,等待已久的新...
    不复杂一阅读 1,189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