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本文完整版将近4000字,由于篇幅的需要,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前两日分上下两部分别发布,此处将上下部内容结合为一个完整版本,也方便有兴趣的简友整体阅读。)
午饭间隙,在抖音上刷到了一个来自“师出三人行”的短视频,视频主角是胡子哥、李海亭、二师兄。三人走在大街上,以日常聊天的形式展开对话,李海亭问了其他两个人关于时间倒退十年会不会买房的话题,整个对话过程风趣幽默又发人深省,尤其是最后一句的总结,值得思考。
问你们一件事:如果回到十年之前,给你们50万,你们会做什么?
买房啊,买房啊
那十年之前你有没有买?
没买,没买
为什么没买啊?
没钱啊!(自嘲)
那如果你带着今天的思维回到十年前,你会不会买房?
一定买!当然会啦!(自信)
那没钱怎么办?
借钱也买!(笃定)
所以,这跟你有没有钱没关系,跟你对未来的认知有关系。大量信息的掌握,才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现如今,物质丰富,经济发达,基本上已从吃饱的层面转移到了如何吃好的层面。物质匮乏的时代已悄然而逝,精神的富足和视觉的拓展则成为更多人追寻的新的满足点。但尽管如此,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物质的满足。
如果回到十年之前,给你五十万,估计会有很多人会选择买房,因为十年的时间,已充分证明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并从中成就了多少人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十年前最正确的一个投资决策,无疑有买房这一项。
但大部分人当时是看不到这样一个契机的。就像十年后的今天,在实体经济萎靡的大环境下,很多人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什么地方一样,依然充满着迷茫和决策困惑。
上述对话,总结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个人当下的决策,跟你当时有没有钱是没关系的,跟你对未来的认知有关系。大量信息的掌握,才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抖音为什么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个问题仔细思索过。
自从2016年9月上线以来,抖音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定位于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抖音就火了,越来越多的人注册并使用抖音,记录生活和工作日常,不分年龄段,不区别职业群体,甚至很多人对着这样一个APP短视频可以连续看上五六个小时而不觉疲累。
至于抖音目前的用户数量到底有多少,官方并未透露确切数据,但是据网友和有关报道提及,至少目前抖音的用户总数已超过8亿人次,安装次数在30亿次以上,抖音的日播放量从1亿飙升到10亿,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早在一年前其日均播放量更是超过了30亿。随着抖音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品牌及明星加入,抖音新媒体矩阵的重要地位已然形成,年轻化特征异常明显的抖音从某种程度来看,也聚焦和指引着社会潮流发展的一个或多个方向。
抖音是今日头条旗下的短视频平台,在抖音诞生之前,音乐短视频MV(music video)则是自影像技术产生依赖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的的短视频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范围内占据着短视频领域的“霸主”地位。但是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存在拍摄困难、表演刻意、随机说唱受限等诸多问题,在广大民众之间并未得到大力推广,大多时候是应用于影视拍摄或者音乐宣传,受众面和普及率相对狭小。
但是Dubsmash的对嘴表演模式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有音频台词和剧本的情况下,一段10秒的短视频,则更加具有灵活性、随意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传播性,由于表达的低成本,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在时间差和地域差下,抖音,这样一个魔性的更适合中国群体的娱乐短视频诞生了,可以说,在中国,抖音是模仿这一社交短视平台最为成功的一个,它借助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人口优势,迅速扩散,成为目前中国最为火爆、受众面最广的一款短视频,没有之一。
针对抖音的成功,我想,除了这款软件在上述提到的各种优点之外,可能更多的则是,它集结了来来自中国乃至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理念、模式等等各种各样的创新元素,它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几乎有你想要看到的一切。资源的大量汇聚,信息的聚沙式注入,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满足感。
从这一点来看,关于大量信息的掌握,是正确决策的基础的观点,也可以通过抖音的成功来验证。抖音的成功,无疑是聚焦了对短视频未来市场大胆而准确的预知,和能够对庞大信息进行整合的软件本身。
抛开抖音的成功案例,抛开房地产的崛起,抛开所有错过的让人后悔的曾经失误过的决策。站在今天这样一个环境中来看,对于企业的转型和个人的转型,我们是否又能从中得出什么启发和思考呢?
有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的,但是十年前我们要没有种下那棵树怎么办?那就现在种吧!
这就又牵扯到两个问题:种什么树和怎么种树?
1、种什么树?
对于企业而言,种什么树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确定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的问题,企业主要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要是模棱两可,始终捉摸不定,那么一个企业的灵魂就丧失了,产品或服务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支柱,所有一切的开展和实施都是基于对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推广,没有产品或服务,企业都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核心战斗力,在激烈的无硝烟的商战中只能寸步难行,并很快毙命。所以,确定主营业务,明确主要产品和服务,就是企业一开始就要考虑清楚要种的哪一棵“树”。
对于个人而言,种什么树的问题,则是要找到自己的所长,或者理解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准确地说就是自己未来要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当然,很多人一开始是弄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未来的职业,大部分人都是先选择了职业,才发现兴趣与职业不符,最后要么为了生活向事业妥协,要么为了理想把兴趣变为梦想的基石而勇敢跳出原本不喜欢的职业,不过这个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客观条件的支持。
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有一类人,找不到兴趣所在,没有梦想,不谈理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谈不上爱也谈不上不爱,总之就是得过且过。这类人,首先想的不是要种一棵什么样的“树”,而是先要找到活着的目标感,在有了目标感的前提下,再来谈兴趣和职业是否契合,是否更倾向于哪一方,然后再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棵“树”。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所长,找到兴趣点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棵“树”。然后在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不断深耕,才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2、怎么种树?
站在企业的角度,有了一个好的产品或者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服务项目,如何让这个产品或服务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如何让它们得到最大最好最全面的推广和优化,则涉及到“怎么种”的问题了。这个里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比如企业产品的定位是什么,高端的、中端的或是低端的,受众人群是什么,受众者年龄分布如何,这就涉及到市场细分、市场策划的问题了,是市场营销的范畴了。除此之外,通过产品在市场的活跃,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企业如何从初创期到发展期转型,如何从发展期到成熟期跨越,又该如何维持成熟期的辉煌,面临市场的萎缩,又该如何实现战略转型、新产品的研发和新领域的探索和开拓,这些都将是未来领导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也是“怎么种”这个问题在企业发展中所牵涉出来的种种难题和思考。
回到我们开篇所讲到的那个故事的观点:大量信息的掌握,是正确决策的基础。这句话放在企业实践当中,毋庸置疑是非常正确的。企业决策的关键不仅仅是来自内部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以及企业自身的考量,更多的决策可能来源于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对外部数据的整合。几乎大部分的决策失败都是来自于信息不对称,没有对行业和同业竞争者的充分了解,没有商业信息化战争中核心数据的掌握和了解,很难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反败为胜,或者抢占先机避免被吞噬,或者实现自我扩张和并购。因此,大量信息的掌握,是一个企业在“怎么种树”的问题上需要重点关注的。
站在个人的角度,“怎么种树”则是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建立健全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人才竞争力等,让自己能够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优雅而自信的活下去的问题。找到兴趣点,找到目标和奋斗方向只是个人开始漫长人生的第一步,如何让兴趣转化成为自己终生所愿意坚持的事情,甚至把它上升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如何让自己的目标在既定的方向上逐渐变得明朗,变得触手可及,则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一生里勤耕不辍,不断去打磨技艺,不断去修正,不断去拓宽自己的眼界和对新事物捕捉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周期,时尚会过时,会被不断涌现的新的时尚元素所替代;产品会更新换代,有时候一个产品的消失并不是这个产品本身不好,而是它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人也一样,如果不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那么终有一天我们要被时代淘汰,被同行遗弃。
作为人本身,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地去涉猎新的概念和事物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见过更多的人,走过更长的路,趟过更深的河,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所追求事业的价值有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我们不至于遇事慌不择路,不至于在人生重要关头方寸大乱,不至于在大舍大得和大喜大悲面前喜形于色而不自知。
说到底,关于个人“如何种树”的问题,其实就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修养是广义的,不是仅仅指自身品德的修养,还有个人生存技能、知识体系的提升和构建,是全方位的自我修养。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无所不能的人,但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有所研究的人,或者说一定是比别人看得更远、理解得更透、思索得更深的一个人。修炼成这样一个自己,着实不容易。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心急,先从了解和掌握大量信息开始,慢慢建立自己对未来的认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机遇的慧眼,并激发自己对新事物探索和挖掘的潜力,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自我蜕变。
(完)
PS:由于个人目前的认知局限,只能浅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希望广大简友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