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这是理学大儒崇尚的治学道理。格物是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个知识就是对物的认知,对万物的认知。例如,换成现代的话来讲,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你格了哪一行,对那一行有了认知。有了认知,方能意诚。意诚,就是你对自己意愿的清晰判断。学了医,是否愿意救死扶伤;读了师范,是否愿意桃李芬芳;知了民生疾苦,是否愿意从政仕途。
人对于行业这一“物”的认知在不断的提高,意的“诚”,就在接受考验磨练。当你真正的认知了行业,确认自己的意诚,方始正心。
接受认可这一行,愿意投身致力这一行。意诚心是否正?能否用一辈子来沉淀研究?能否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当你有了“是”的答案后。意与心合,方见修身。
这是一个递进,无涯学海一步步的里程。
何为修身,做人矣!有心杀贼变要勇于搏命;想做医生,便要救死扶伤;欲桃李天下便要辛苦园丁。
有此心,当修此身。身修必业专,业专必能强,以一己之能,庇荫家族,所以家齐。
达则兼济天下,家齐而后国治,例如疫情下的医护人员。国有难,必担当!以己之能,匡扶社稷江山。
国治,自然天下平。
这就是一个精彩有用酣畅无虑不枉人间这一遭的人生。一切从格物开始。
格物为了认知,读书亦是为了认知。认知人生,认知世界。现代之于古代,最大的一点方便,就是知识不贵,欲学者,皆可会。读书认知这道世界门户,向所有天下有心学子敞开。
其意义,就在于精彩。在于认知后的选择,在于让懵懂的人心智成熟,在于让每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皆能在这个世界活的明明白白。
读书,从来不是为了学历;读书,也从来不是为了获利;这不应该是读书的意义。学历,是社会制度里你读书级别的凭证;获利,是你知识变现的附加品。
读书的意义,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知至意诚,意诚正心。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