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块木头一样”
什么时候开始,“木头”成了“死脑筋”、“笨拙”的同义词。
将一个呆笨的人比作木头,与其说是尖刻的批评,不如说是对木的误解——
抛开性格形容不说,中国人自古喜木、收藏木、崇尚木,恋木情结由来已久。
术丨术业专攻匠心独运
术字五笔,取技艺、技术之意。一木之形,一点之神,合而为术。
匠字六画,取手艺人之意。匚为之筐,斤为之具,合而为匠。
无论从术字还是从匠字来说,一门手艺离不开原料和工具,离不开熟能生巧的技艺,更离不开匠人的慧眼和慧心。
打铁匠的叮咚是一首简易的曲子,泥瓦匠的抹子是一支粗犷的画笔,裁缝匠的剪刀是一把顺手的魔杖,也见识过寒冬街头的糖画和爆米花……然而所有的手艺中,最爱的还是木工活儿。
六姨夫是位木匠,跟许多传统匠人一样,他专注、勤劳,也格外沉闷、骄傲。其实匠人的身上总是会有些固执的情绪吧。不过后来我渐渐明白,那份固执,其实源自单纯。
表妹刚会走的时候,他做了架木滑梯。它被打磨得极为光滑,榫卯连接稳固,呈倒“V”形扣在院子里,一边是梯子,一边是滑道。
那是我人生中见识的第一架滑梯,很久以后当我看到金属、塑料材质的滑梯,潜意识里都会有排斥情绪——滑梯不应该是木头做的吗?
我开始对他的木工小屋好奇不已——敲敲打打的锤子,来来回回的锯子,各种形状的刻刀,神奇的刨子……小屋里弥散着白乳胶和木屑混合的味道。
六姨夫也送过我几件小玩意儿——一台小爬犁,一把手枪,一块戴在脖子上的百岁锁。
说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这是用木头做的吗?这是山上的树,就是那种一大颗木头,变成的东西吗?神奇得不行。
这是“木”留给我的初印象——对中华匠心的敬畏。
朴丨古朴灵秀源远流长
朴取[pǔ]之音,意为质朴素雅,不加修饰。
说起古朴,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也许是古建筑。而古建筑中,最具古朴色彩的,当数古寺了。
飞檐流角,红柱绿瓦;古树参天,虬根百曲;青烟入云,木鱼朗朗。
所谓的古色古香,古色多承于木色,古香也多承于木香吧。
深山古刹,漆油最终斑驳,香火最终寥寂,沉淀下的,总归有那一角木檐,一根木柱,一棵老树,一块木鱼。
触及苍老的木纹,细闻腐朽的气味,便似乎眼见了千年里的雨露风霜,月圆月缺。
木,不仅承载了中华古建筑之形,更承载了那份宁静幽雅的禅意。
【此处搭配“云水禅心”食用更佳】
根丨落叶归根暮去朝来
根,意为植物茎干下埋于土中的部分,意为事物的本源。
木有一美,是为年轮。
很早以前,我们在自然课堂上获得关于年轮的知识——
诸如:春夏阳光雨露充沛,树木生长快,木质疏松因而颜色较浅,反之秋冬颜色较深,四季轮回,深浅交替,树也有了可辨识的年龄计算法。
诸如:年轮朝南的一侧纹路较为宽松,因为南面受光照多。可借此为深山里迷途的人辨别方向。
年轮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岁月的象征。中国人讲究不忘初心,讲究落叶归根。
童真无邪的孩童,踩在老树被砍伐后露出剖面的木桩之上,这画面如何。
驾鹤西去的老者,埋葬于苍松翠柏根茎旁的那一抔土之下,这画面如何。
木以一种诗意的力量诉说岁月,诉说岁月的流逝,也诉说岁月的源远流长。
低矮丑陋的木桩之下,是千回百转的虬根。
木象征着回归,也象征着新生。
●○●○●○●○●
整日与书籍纸张打交道,手指常被割破,仍乐此不疲。
鲁班爷爷被长着锯齿的野草割破手指,发明了锯子。
倒有些异曲同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