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件小事想到的。同事发来了一份文件,因为种种的原因,不算是终稿,可以让我暂时使用,但如果存档用就不恰当了。
这事让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处理类似的问题也会如此。举个自己的例子,一个有些难度的工作,做了几天终于要完成了,这时候评估自己的工作成果,会认为75分很不错,很有成就感。毕竟是经历了自己才知道的痛苦的过程,让自己对成果会有“多余”的认同感,这其实是不客观的。另外如果到了deadline附近,更是有种焦虑,恨不得马上把这个工作get down,于是可能就会这样75分的提交了,然后跟收件人说一下可能还有哪些问题等等。这件事在我这里,就这样结束了。
下面我们跳出来刚才的场景,收件人收到了这样一份工作成果会怎样想?对于收件人,首先,他不会有艰难过程的认同感,因为他并没有经历过;其次,对于我来说有难度的事情可能收件人很擅长,所以对成果会有另一个角度的“偏见”,那就是这并没什么;另外,如果收件人需要收到多份的工作成果,会造成对比,哪些作品是完善的,哪些作品是有瑕疵的。
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下,设想一下我发给了收件人一份75分的工作成果,而且还需要他对这个成果做一定的工作才能使用的话,那么他在对这份我“辛辛苦苦”做出来成果会评分75吗?我想可能会降低到60吧。更何况他如果对这块工作没那么熟悉,让他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再改进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这自然会造成更多的情理之中的“怨念”吧。
因此,如何让收件人的评判达到客观,值回我自己的付出呢?我想答案就是“给别人一份成稿”,把成果做到85分以上,让收件人不因小问题或者细节问题花费时间。也就是说,在我这里,事情要尽量做完善了,尤其是不要忽略了可能是致命的细节。
可能有人会说,那deadline就不顾了吗?完美和时间取舍哪个?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deadline都是dead,要自己分清这一点。如果不会dead,那么收件人一定会更希望一份高分的成果,而不是草草的上交。
总得来说,交一份成稿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更有好处的,任何有一点可能的情况,都应该交一份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