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诗词文化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有很多爱好诗词的朋友,而且几乎每一个阶段的教材里都会涉及到古诗词,而在高考当中更是作为重要知识点出现,可是近几年对于古诗词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在以往我创作的文章当中,很多朋友都在下面评论说能不能不要整天讨论诗词歌赋,这些东西根本没用,等到民族危亡时刻还是需要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
确实,这些观点有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是过于武断和偏激的思想都只会阻碍我们个人和国家的进步。
不仅仅是寻常百姓,就包括不少文化名人和高级知识分子也在提倡对古典文学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易中天就曾说《弟子规》和《三字经》“有毒”,这些作品不适合孩子学习;还有诗人席慕容也说《愚公移山》不适合选入课本,因为文章传递了破坏环境的观念;
著名教授胡觉照认为诸葛亮的忠诚是一种愚忠,所以《出师表》也不应该给孩子阅读;北大教授秦春华更是将矛头对准了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与《西游记》,认为这些书籍当中某些桥段不适合孩子阅读,家长们更不能强迫孩子学习。
虽然这些名家大师不提倡孩子们阅读这些作品,但是他们并没有否定这些作品的价值。或许因为大家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这些名家大师的影响,不少人都加入到了相关的讨论当中。大家也都在积极思考:我们对古典文化抱着扬弃的态度,但是究竟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
因为我有幸接触到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老师,所以时常会听到一些相关的有趣故事。最近,就有一位家长建议说应该将曹操的《短歌行》从课本当中剔除,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谈䜩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信这首《短歌行》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在高中课本当中属于必背篇目,尤其是其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更是成为大家交口称赞、千古传诵的名句。
然而,恰好是后面这一句成为了家长反对的理由。首先,这位家长认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用喝酒去解决,这会在潜移默化当中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曹操这个人被称为“奸雄”,为人狡诈多疑、投机取巧,这种反面人物的作品被收录当课本当中,无疑是在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这位家长说他非常希望能够将这篇《短歌行》从教材当中剔除出去的。
对于这位家长的观点,笔者非常不认同,他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没有读懂诗词也没有完全了解真正的曹操。
首先,这首《短歌行》确实提到了“借酒消愁”这一思想,但是曹操想要表达的并非通过酒来消解愁苦。恰恰相反,曹操是在表达一种乐观洒脱、自由奔放的人生志趣,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呢?有时候痛饮一场又会斗志昂扬。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排遣自己情绪的方式,不一定是要去饮酒,可以是与家人倾诉、可以是出去游山玩水等等,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反而是一种在积极寻求自我救赎与反省的表现。
其次,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评价一直都存在争议,而很多批评他的人几乎都是从影视作品当中了解到的,其实在正史当中的曹操恰好相反,胸怀韬略,文治武功,可谓德才兼备,受人敬仰。
曹操的一生不光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南征北战,是官渡之战等大战的主要指挥者,而且在政治上也极具抱负,他先后惩办豪强、唯才是举,“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留下了《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等诸多千古名篇。
曹操饱读诗书,志向远大,不仅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想要仔细了解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他的传记。我最近在读的这本《曹操全传》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他称为“铁血权臣”,详细记载了曹操曲折而传奇的一生。
如果你也喜欢读传记,并且想要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那么这本书是相当好的选择,欢迎分享,我们一起阅读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