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DAY2

R: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22-24


I:说了什么

what(这页说了什么)——

作者告诉我们开始使用本书有必须有2个思维的转换

1,不要快速阅读,不要对本书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要把这本书当成一个工具,随时随地的翻阅,使用

2,角色的转换:不要当成读者,要当成一位老师,最好是能够在学完一个环节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自己的话讲述给身边的其他人听。与人分享,心态也会不一样

而本章一开始抛出了一个问题给我们:我们离卓越的人生有多远?

卓越的人生我就很想拥有,到底有多远?

作者分了几个角色分别阐述了日常中的困惑,作为老板,我纠结于员工不能全力已付;我想做很多事,老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我的精力不够,兼顾了工作,就顾不了家,我希望与他人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可总是不如我心意。这么多难解的问题,让我看了就头大,作者也列举自己思维转换的例子:从教育儿子的方面察觉到思维定式对人们的影响,而近50年来的书本和著作都强调个人魅力论成功,而忽略了个人品德的培养。若想让人们真的改变,就需要从他的内心驱动。

why(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 在任职咨询顾问和大学教师期间,经常碰见这样的问题,作者一开始也是“深受其害”,当他认识到角度和思维定式对人们的影响从而在自己孩子身上受到了益处,这说明大家很多都是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而没有找到答案。

how(如何做)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认识到可以从这一角度思考问题,是成功的开始。

哪句话感动了我?

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我们偏重于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A1自己相关的经验

我们的思维定式,对自己和别人有时候很不公平,很多时候,听到父母这么教育孩子:你真是丢我们的脸,

而其他方面,我们有时候不自然 的会用自己的固有思维去给别人贴标签,给别人的某种行为贴标签,其实所谓的经验论,根本是自己的死脑筋


A2今后我该怎么做?

遇到问题时,改变一下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说不定会给自己少点不痛快,多点海阔天空,从而收获到意外之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