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认为学生不仅仅是学好科学知识仅此而已。可能源于我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我虽入职尚浅,但这几年遇到过对我影响深远的老教师,并且对我个人成长影响也很大。原本我一个教数学的,可能就是学科知识,一教到底,原本我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好数学大于天。只要能在我的学科有所成就,在我所教的领悟里名列前茅,毕竟属于我的成绩。奈何现在认为,数学学的越好,反而是自己越失败的地方。
教书育人,我原本只认可教书。因为我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2008年中考,2011年高考,哪一次考试都是决定命运的时候,你不用对我说考试都是浮云,这两次考试,几乎每一次都决定我去哪个工地打工更合适。
2008年中考考试完,我休息两周后毅然决然的就去工地打工,我以为这应该就是我的命了,因为我从未想过哪个高中会收留我,并且当时我以为能去工地打工也不错,因为老家都叫去工地打工叫作“搞富裕”。试想,当时的人们心理建树可能也就那么高。
我也想搞富裕,把自己家里搞的特别富裕,因为对于吃苦这件事,我在姐弟两个之间算是最能吃苦的。然而造化弄人,我却考上了高中,又变成一个消费者。对于上学我的认识还未提高,直到现在都认为家里没有人懂行的,如果有人指导我上学,起码我得学个硕士才毕业。
我今天想表达的不是我的生平,不在赘述。且说评价学生的尺度,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通过这一年在德育处的工作和五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是你认为的“好”学生。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现在送走三届小学生了, 他们毕业后大多在和小学同一所学校上中学,你会发现对老师打招呼很热情,很真诚的往往是那些你平时教训比较多,平时很关注的后进生。那些成绩优异,你平时很在乎得学生几乎很少有人给你打招呼。这是为什么?
对学生的评价尺度,如果只用成绩,一开始就是不赢的棋盘。我的学生生涯是不成功的,我在班里从未当过第一名,甚至都没有进过前三名,但我现在见到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像亲人一样,我认为我现在的所有为人处事,但是当年他们对我有影响。我现在给我初中班主任打电话,第一句话都会听到老师先喊我的名字,我对老师很尊重。
我们评价学生的尺度,不能仅为了成绩。我们可以设置文明礼仪之星、最爱劳动奖、最勤奋奖、零件操作能手、拆卸专家……所有的你们想到的对于学生有利的奖项都可以设置。
我在快要期末考试的最后两个月里,几乎送出去200多张奖状。我担心我的孩子们,一个小学六年时间里,一张奖状都没有得到,这些奖状里有三好学生、文明礼仪之星、护绿卫士、计算小能手、进步奖、最佳班干部……我想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一笔财富。
我们评价学生,不能仅凭成绩优劣,还要看孩子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