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好友约饭,刚落座,遇一熟面孔,原是我第一届学生的叔叔。因为当年那个男孩有几次违纪行为,都是他这个叔叔小刘出面协商,后来那个男生没有撑到毕业就退学了。后来也见过小刘几次,他工作的饭店离我家很近,每次去就餐都会打招呼,甚至会送菜。
今天遇见,我先询问了我的学生近两年的情形,听小刘说那孩子当了兵,已经复员回乡,性格也比上学时外向一点了。他又送了菜给我们桌,一盘鸡纵菌、一盘苦瓜。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盘苦瓜我心情很复杂,我想起来当年的那个男孩,这是在提醒我那个我们班的孩子因为我的“追究”而退学后的日子挺苦的吗?不管人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我都感到很不是滋味。
那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我是当时年级里最年轻的班主任。那时的我既没看过班级管理的专业书籍,也没想过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就想着只要足够虔诚、足够用心就行了。对于犯错的学生,我的原则是绝不姑息、严肃处理。坚定地认为批评、停课甚至劝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于是乎整日和那几个男生“斗”得水深火热。同事劝、校长劝,全都听不进去,自己也痛苦万分。
如果那时我能成熟一点、从容一点,不为难学生,也不为难自己,那几个孩子就不会撑不到毕业了。他们不幸遇到了我,成为我这个职场菜鸟手下的牺牲品;而我是何其残忍,踩着他们的身躯、吸着他们的骨血,让自己成长。
后来的我变化了很多,不再做班级管理的程序员、机器人,而是把班主任做成妈妈、做成姐姐、做成朋友……虽然明知道有些孩子确实不适合走学习的路子,也能把他们留在身边,尽量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不再把他们往外推,而是往身边收。就觉得越是顽劣的孩子越需要我,甚至开始通融、安慰、包庇……却根本没想过究竟哪个时期的我才是更负责任的。或许责任心一直都在,只是年岁不同、阅历不同、心态不同,处事方式也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