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闽复林始祖之生千九郎公生季春公时38岁。
宗训公,荣公四子,易柴复林,汀武杭济南堂林氏尊称宗训公为“回闽始祖”。公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 年 8 月 4 日)九月十四日于澶州府第(河南濮阳)。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崩,公七岁即位。显德七年(960)元月初一,公被迫禅位于赵匡胤,后周灭亡。赵匡胤登基后,降公为郑王,贬居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宋开宝六年(973),公与柴穆等合谋避患,默然脱身挈家逃出,流于闽之福州济南山而隐居,遂复为林氏。宋开宝八年(975)宋军攻占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投降,南唐覆灭。公失去南唐庇佑,从福州迁往莆田,经延平小陈坑(今为延平区陈坑村),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迁居于长汀河田水口(今为河田镇南塘村林屋坪),后隐居于濯田巷头村。公殁后葬濯田黄峰山“天子地”。公之妣“蓝氏、赖氏、郭氏”合墓葬濯田刘坑头杨梅坑,龙形,辛山乙向。公生四子:朝、宝、厚、严,隐居于武平中堡库背村大山之中。
回闽二世
严公,宗训公四子,葬中堡库背村当归凹,穴名牛形,妣何氏生二子:信、正。茔墓已毁。代距20—30年。因宗训公三个夫人生子,这代距可能存在。
回闽三世
正公,严公次子,妣廖氏生子:林融(字遇春,号千六郎),茔墓已毁。《濯田林氏族谱》记载了河田共有55座宋代墓葬,其中有载“林正妣廖氏,穴形田鸡形,合葬水口黄坊坝”,1366年河田事件之后此墓址被河田他姓强占。代距26—36年。
回闽四世
融公:字遇春:号千六郎,《孟九郎族谱》载:九世祖(该谱以永泰公为始祖)千六郎公,讳融,字遇春,宋元祐二年移至长汀河田居住。《上杭济南堂林氏族谱》(第628页)载:祖居延平府(平远族谱曰南剑州)顺昌县小陈坑。北宗元祐二年(1087),因世乱避贼宦移长汀河田水口(现为河田镇南塘村)安身,为河田始祖。公墓葬失记,妣巫氏葬于河田青草坑,生六子:五一郎(墓葬失考)、五二郎(墓葬失考)、六郎(葬河田)、七郎(葬河田)、八郎(葬中堡)、九郎(葬濯田)。代距26—30年。
回闽五世
林钊公,林融三子,号六郎、有谱称五三郎、六三郎,公生于1055—1065年。公殁葬于河田青草坑巫婆墓之侧。银精光禄大夫林钊妣赖氏葬于长汀河田苗圃去濯田方向左片500 米处(1号墓)做东向西,穴形:蓑衣挂壁。生三子:万一郎(讳尚卿)、万二郎(讳尚善)、万三郎(讳尚和)。代距26—30年。
上杭开基始祖
尚卿公,号万一郎。六郎(讳钊)长子,世居南剑(古延平地名)顺昌小陈坑。宋元祐二年(1087)值寇起,祖母巫氏举家迁居汀州河田水口焉。宋宣和年间(1119—1125)由长汀河田移居上杭郭坊。公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正月十九日,卒于宋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十月十一日戊时,享年61岁,葬于员竹冈后东郊钟屋塅(今城东石牌岗,墓葬已毁)坐东向西。妣刘氏,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已巳(1089)二月初二日,卒于绍兴十七年丁卯(1147)五月初八日,得年59岁,与公合葬东郊钟屋塅。生二子:三十七郎讳廷棣,三十九郎讳廷桥。继配雷氏,葬上杭县北山鹤湖内。推测之万一郎生三十七郎时27岁。
上杭二世祖
廷棣公,字朴茂,三十七郎,万一郎长子。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1113)四月初八,终于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午(1174)二月初三日,享年61岁。妣薛氏出生于政和四年甲午(1114)六月初一日,卒于淳熙元年甲午(1174 )十月初一日。公妣合葬于东郊钟屋场,与父母共坟,墓葬80年代被毁。生二子:长子念四郎,次子小四郎,推测之三十七郎生小四郎时48岁。
上杭三世祖
小四郎公,字建光,廷棣公次子。公生于宋绍兴三十庚辰年(1161),殁于宋嘉定十二年(1219)。公由杭城迁往石田塘尾高梧彭背一带开基,葬于湖洋乡元迳村萧妈岗,明朝万历辛卯十九年重葬,碑文已经风化。原配张氏葬于元迳峰下,继配罗氏葬于湖洋乡上埔村乌石罗氏下,生三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推测之小四郎生伯三郎时约30岁。
上杭四世祖
伯三郎公,小四郎公三子,居湖洋石田塘尾屋场,生卒失记,约生于1191年,葬于圳坑凹。妣张氏,生卒失记,葬于柯坊山。清朝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把伯三郎之金骸从圳坑凹迎转柯坊山与张氏合葬。碑文:“四世祖考伯三郎林公,妣张老大孺人之墓”,生三子: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推测之伯三郎生千九郎时31岁。
上杭五世祖
千九郎公,伯三郎公之三子。任河南通判,生于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七月初一日申时,卒于大德六年壬寅(1302)正月初六,享年八十岁,葬于佛子冈(今塘尾岭背头)坐东向西。妣赖氏,生卒失记,生二子:万四郎、季春。因伯三郎公生年失考,推测之伯三郎生千九郎公时的代距38年。
上杭六世祖
季春公,千九郎次子。生于宋理宗景定元年庚申(1260)十月初二日亥时,卒于元统元年癸酉(1333)八月十六日,享年74岁。千九郎公妣赖氏孺人、六世祖季春林公合墓,康熙庚辰岁孟冬月重修,广东平远福建上杭武平嗣孙重修,公元二00二年重修。原配赖氏一娘,生于宝祐五年(1257)农历丁巳年三月初四巳时,终于大德五年农历辛丑年二月十二日,葬于元迳村严峰下。又配赖氏二娘,赖氏二娘享年61岁,葬于叶坑口形似雄鸡拍翼,生三子:得旻(一名得敏)、得茂(两兄弟系赖一娘所生)、得满(赖二娘所生)。推测之生千九郎公生季春公时38岁。
上杭七世祖
得旻公,讳“赋厚”,季春公长子,母赖氏一娘。住在石田塘尾下屋。乡饮大宾。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戊子(1288)六月十七曰未时,卒年失记。葬于叶坑口,与赖二娘和得满公各碑共墓堂,形似雄鸡拍翼,后清朝乾隆癸亥八年(1743)八月六日未时重葬,碑文:“七世祖得旻林公老大人之墓、得满林公老大人之墓,上杭、平远、武平得旻公后裔重修,一九九六年七月初四日吉立”,妣曾氏生卒失记,葬于田坝下,形似梅花落地。生五子:景儒、景生、景和、景贤、景宁。推测之季春公生得旻公时28岁。
上杭八世祖
景生公,得旻(敏)公次子,生殁失考,公约生于1310 年,居石田塘尾村。葬下坝下(今通桥小学校门前坪路坎上)与景贤公黄妣共坟墓右边,与母曾氏太婆同穴,形似飞天凤,未山丑向,丁丑丁未分金。碑文“八世祖林母曾太孺人之墓附葬男景生公,妣郭氏,闽粤嗣孙重修,公元一九六年七月立”。原配邱氏,葬于库岗上。继配郭氏,葬于彭背豹虎头形似饱虎掌肉,未山兼酉,生三子:彦斌(迁江西,生子显)、彦瑛(迁广东平远东石镇,生子奎。奎,字国资,国资裔主要居住在东石、泗水、大拓、河头乡等地。)、彦瑺(迁广东平远县河头镇双溪村柞树径开基)。推测之景生公生彦瑺公时22岁。
平远一世祖
彦瑺公,景生公三子,约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妣张氏,生三子:长子世宗、次子世荣、三子世容。旧谱载,彦瑺公元朝末年任建川邑宰,政简刑法,民颂其德。次子世荣于明洪武年间(老谱曰洪武四年,平远墓志铭为洪武二年1369年)从福建上杭湖洋乡彭背村(曰仙水塘,有曰石田村)迁至广东平远县河头镇双溪村柞树径开基,后转东石大营里,后裔分居在东石圩后的钩镰形和石岩前的龙头石、河头乡的双溪、河清、青山寨等村。清朝初期,彦瑺公后裔将彦瑺公之金骸由福建上杭迁至广东平远县河头镇双溪村铁燎坑安葬。推测之彦瑺公世荣公时20岁。
平远县二世祖
世荣公,尚卿公十世孙,号“万二郎”,为彦瑺公次子。约生于1355年,明朝洪武二年(1369)迁移广东平远县河头乡双溪村柞树径开基。妣谢氏,夫妻生卒均失记。生子:宗补。彦瑺公墓葬存照碑记:我祖世荣公,号万二,为彦瑺公之次子也,自洪武二年由闽迁居于平邑河头,遂开基为始祖,迄于今,子姓蕃衍,春露秋霜,感神受敬。然木有本、水有源,延年报本追源,仅及万二公,而犹未及瑺公夫妇也。公夫妇原葬上杭石田,每岁虽有凄怆之感,瑺而相隔两省,实(虑)祀事之难,亲X 会于商议 XXXX 年将瑺公夫妇涓吉迁于本乡铁寮坑,俾世子孙得展孝(思)之绵绵,瓜瓞受福无疆尔。
嘉庆廿二年丁丑歳仲秋月吉旦重修“万二公裔孙立”后裔尊称彦瑺公为广东省平远县一世祖。
余撰写此文目的,其一,列举河头世荣公宗支15 代祖公生年考,生子年轮经考证,宗训公至世荣公共计15代。平均代距为:(1355-953)÷(15-1)≈29年。生育年轮为合理性。其二、世荣公于洪武二年,肇基河头,岁近600多年,脉络清晰,昭穆有序。尚卿公以下世荣公墓葬载志,十之存八,六代为宋墓,四代为元墓,虽年深岁久,感恩祖宗灵光,数次重修,得以后嗣有据,祭祀有法。以此分析平远河头世荣公家族,源自林宗训之系,上杭尚卿公血脉。祖宗应灵,蟊斯有度,绳绳不绝。尚卿公以上,俾幸《孟九郎族谱》、《上杭济南堂林氏族谱》、《平远林氏族谱》、《济南郡林氏起初源流由来世系谱引序》俱存有据,支从何本,亲疏何脉,条理明晰。进而知之柴林宗族蕃衍世系之合理性、可靠性、可追溯性。吾族赖以祖恩浩荡,瓜瓞绵亘,贤仁之士,报国立家,幸哉!美哉!为研究柴林之祖源,特撰此文,示此存照柴林祖源为之一考据。在此感恩六郎理事会会长林习远、萍乡林氏理事会会长林德才、平远林康宗亲、武平林国平宗亲提供资料,致以崇高谢意!
(图文/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