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这一节里,留下一段至今无人超越的经典名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三种境界,道尽了人生的真谛,也是智慧之爱必须经历的过程与体验。
第一境种界,来自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种界,来自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种界,来自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静安先生天马行空,举轻若重,从三名不同词人的三首不同佳作中,撷取妙语,使其脱离原词意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意义,并创造出一种递进美好的境界,确非常人所能。反复诵读,默默思索,才能慢慢体会这三种境界是那样的不易达到,也是那么甜美诱人,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能靠近过。但是,也正因为美好中带着艰难,其过程与结果才更具恒久意义,也值得人们锲而不舍的探寻、追求。
追求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旅途注定不会那么一帆风顺,路径绝对不会是一条直线。如果人生是一条直线,其过程将是单调、单向的,其结果将是虚无、虚妄的,那么,这就是通往失败、湮灭的最短距离。
探寻一种创造性的学问,过程注定不会那么轻松惬意,结果绝对不会是一个圆圈。如果我们苦苦追寻的学问是一个单调、圆润的圆圈,其外延必定狭小、单薄,甚至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其内涵必定浅薄、软弱,甚至毫无深意、更无力量。这个圆圈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自我循环。
一个人,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遇到的人,看见的风景,经历的磨难,挥洒的汗水,淌过的眼泪,沉思的意义,悸动的心灵,共同有机融合,或可编织成了一个完整、多彩的人生。缺少任何一个因素,略过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人生的精彩、壮美与丰盈。
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个毯子,整个生命。没有苦痛与彷徨,没有孤寂与失落,人生只有卑微虚假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的痛苦所产生的人生崇高感。
一种学问,你不断内化的文字,苦苦思索的疑问,辗转反侧的焦虑,唇枪舌战的激烈,寸步不让的执著,似曾相识的惊奇,豁然开朗的喜悦,云淡天高的坦然,几经轮回,交错反复,或可达致一种启人心智的创造。跳过任何一个磨砺,省去任何一处坎坷,都可能使最后的收获黯然失色,意义消隐于无形。
追寻学问,意味着向未知领域开拓,最后的成就与结论,一样会睿智与谬误共存,一样会确定与疑惑两端,抽掉任何一种,都不是一种能够不断完善进步的智慧自洽,更不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知识结晶,其价值将会急剧缩小。
追求意义人生与创造学问的开端,以及其第一次的提升与转折,一定是在苦闷与迷茫中旋转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脱离人群,远离喧嚣,孤独攀登,超越凡俗,找准太阳的方向,目光穿云越雾,定下未来远大、光辉的目标。这是必经的第一步,很多人终其一生,受内心羁绊,世事纷扰,频频回头,始终迈不开这启动的第一步,非常可惜、极度浪费。这是海阔天空,扬帆起航的第一境界。
在内心确立了远大且有意义的目标,还必须付出艰辛无比的努力。这个过程,或雨打风吹,挫折与失败如影相随;或内外交困,失落与嘲讽不邀自来,始终没有轻松自在的时刻。在最艰难的时候,保持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弥足珍贵;在最脆弱的时刻,锤炼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不可或缺。在那些关键的节点,不仅仅需要有坚持与坚守,还要有始终清醒的头脑;不仅仅需要拼搏与不屈,更需要豁达与淡然。在迷雾中依然能够辨明方向,在困境中依然能够轻快前行,在煎熬中依然能够体会美好。这是无怨无悔,百折不挠的第二境界。
付出了所有的能量,贡献了全部的智慧,历经了漫长的考验,突破了渺小的自我,终于,在深秋的季节,来到世界的边缘,靠近道路的尽头。迎接的未必是成功的喜悦,也未必是解脱的释然,放眼向前,一切仍然如晨雾一样朦胧,伸展双手,上方还是空空如也。当平复心绪,除去疑虑,放缓脚步,轻轻回眸,豁然开朗:那些苦苦追寻的幸福之花原来就在身后,在晨曦中静静绽放,在微风中摇曳静美,在薄雾中芳香沁人。世界终究那么明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悲伤都值得,没有慷慨高歌、手舞足蹈,唯有坦然颔首、拈花微笑。这是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第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