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摇摆”之前,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后再行动的,即便发现有感性的时候,也觉得是因为受当时自己的情绪影响,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然后再进行判断,在读完“摇摆”之后才发现,其实人类就是感性的动物,在做很多事情是,虽然自以为是理性的,但仍然是冲动而为,无论是乞丐还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优秀的、零差错的飞行员、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以及那些工作以理性著称的法官,每个人每天都在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加思考的进行事情的判断与处理,然而,其中,大部分的决定其实都是错误的。这是人类懒于动脑筋的具体体现。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判断不仅缺乏理性,甚至在做出理性的判断后,只要周围的人一再提出和自己相反的一件时,不管再自信的人,都会对自己表示怀疑,不仅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转而支持别人相反的观点。然而,只要有人在这时提出其他的观点,即便这个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不同,我们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许就是人的从众心理。
“摇摆”的心理也适用于我们日常对股票的投资。通常当我们同时有两支股票,一支赚钱,一支亏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上涨的股票可能会下跌,亏损的股票也会有所回升,当必须有一支股票要卖掉时,我们更偏向于卖掉赚钱的股票,因为,在心理上,我们会认为上涨的股票已经实现了他的价值,而亏损的股票,我们通常不会去查看该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而一味的认为会有所反弹,我们心有不甘,一定要等到股票涨回来才舍得卖掉。
“摇摆”同样也适用于微商的经营。当我们看到一件产品在微信的朋友圈进行售卖时,我们可能会不为所动,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但是,当每天这款产品都在你的朋友圈出现的时候,会不会有逐渐熟悉的感觉,甚至,原本不是什么品牌的产品,渐渐的,你会有对产品的熟悉错觉,你会觉得有想要尝试的冲动,这也是为何微商经常都需要在朋友圈进行产品曝光的原因。同样,这个理念也适用于当你向领导提出一个新的建议时,一开始,他可能不会同意,但是,只要你隔三差五的在他面前提一提,也许有一天,他会突然对你的建议感兴趣,因为,通过你的反复提示,领导已不再觉得你的建议陌生,在心理上已经慢慢接受。
“摇摆”也提示我们,人类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具有趋利性的。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员工的付出都需要我们用金钱作为奖励,有时候,当我们的奖励较少时,反而不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金钱刺激会将人类的兴奋的阈值提高,当第一次拿到奖金时,员工会感到辛福,当反复几次以后,她们会习以为常,而当某一次金额有所减少时,她们会义愤填膺,这时,她们的工作是为了金钱而为;而当我们不进行金钱的奖励,而是调动人类的奉献精神,他们会愿意为了公司的发展而放弃自己部分的权益,这时,他们是精神的、心理的富足,而不是以金钱进行判断。
因此,在遭遇心理潜流时,我们应对的最好的方法并不一定是追随自己的自然本能,有时候,自然本能反而会让我们偏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