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保险

图片发自作者

01

为什么和学佛人讲保险这么难?

他们会说:“各人有各人的业力,如果我生病的话,那是我的业力。如果孩子生病,那是他的业力。”

遇到这样的问题,关注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他学佛背后的想法是什么。

自明清以来,佛教的面貌,大多以鬼神佛教、死人佛教示人,出家人以为人念经超度为业。民国时,太虚大师不忍圣教衰,毅然推动人生佛教,这人生佛教,不仅要来世的福报,还要现世的圆满,即“人格成,佛格成”。

为了区别于人生佛教(后有印顺导师传扬的人间佛教),将明清乃至现在的一部分佛教信仰称为民间佛教,俗化佛教。

民间佛教强调业力、因果报应,乃至于宿命,于是各种消业之法甚行。

02

因果是一种自然规律,但不是桎梏心灵的枷锁。我们要敬畏因果,而不是恐惧因果。

所以学诚法师说:

佛法的因果观绝不等于宿命论。宿命论与否定因果,是两个极端,前者过于强调宿业,后者完全忽视宿业,都是偏见。佛法的因果观是中道,它认为人生遭遇“不即此生,不离此生”


03

因果之间,还有一个缘,叫因缘果,果之后还有报,合称因缘果报。缘是因果所依的条件,所处的环境,缘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就有此因非彼因,此果非彼果的区别。

曾有人问慈济基金会的证严法师,那些饱受灾难的人,是他们累生的业力招感,慈济人为什么还要帮助他们?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师慈悲回应。

助人何尝不是助己。凡人看到的是人我的分别,他们是受难的人,我们是助人的人。实际上在无常面前,谁能必保自己的身份呢。

04

明心见性,以佛法启迪我们生活的智慧。

面对无常,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以积极的心态,以正知正念,借用世间一切有益的工具,健护人身,圆满人格。

其中,保险是健护人身的一个金融工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片翻拍自《读者》 01 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写原一平的文章,原一平先生是日本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寿险销售大师...
    李庆建阅读 7,100评论 0 0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春有百花秋有月,知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旷达之人解其意。 佛法讲无常,讲苦空。因为...
    李庆建阅读 5,590评论 0 0
  • 今天去西园寺请济群法师的“幸福人生”系列小丛书,为读书会做准备,想起了我曾经摘抄的这篇读书笔记。分享到这里来,也可...
    慧盈I阅读 11,936评论 0 3
  • 转自:济群法师 四、成道 降伏魔军之后,沙门瞿昙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最终成就菩提。那么,他究竟悟到什么,成就什么?...
    道晞阅读 12,887评论 1 1
  • 一些人认为佛教的三世因果是宿命论,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世因果。佛教的三世因果是指我们今...
    文化微谈阅读 4,7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