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石头的喜爱,来自书法。我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书法圣手,对自己的砚台很是喜爱,作诗作赋者甚多。
文人爱石,自古有之。一块平平常常的石头,到了文人手中,就能无端生出很多含义。
开始,我不理解。从心里面甚至有些抵触,不就是一块石头吗,没必要凭空生出如此多的感慨。
可是随着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入,我的观念逐渐扭转过来。
石头,在平常人眼里,也许只是一块砌墙的材料,或者是垫桌腿、压咸菜缸的工具。
但在文人雅士眼中,石头的内涵却能无限延展。也许是书读的多,文人的酸性就浸润进了我的骨头里。
其实我知道,喜欢石头的人,不是我一个。百度搜索奇石吧,里面的帖子每天都数以百计。
每次我逛奇石吧,都是以尊敬加憧憬的心态,去看里面前辈如何阐述奇石高论的。可是看到大咖们发的图片,我立即沉默了。
因为,我的收藏太少了,也许根本算不上什么收藏。用一句文人的话说,叫一文不值,千金不换,也许更合适。
看多了,就手痒,手痒了就想行动。这条客观规律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能适用。
有一次我去同事办公室玩,我看到同事用一个深紫色的底座,上面放置着一个酷似猪肝的石头。我大为惊异,捧在手中,久久不愿放下。
因为这块石头,不管是从形状、纹理,还是从颜色、质感,都像极了猪肝。
在我刨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攻势下,同事告诉我,这块石头来自于正在建设的北海公园之中。
周六上午,我带妻儿一起前去,翻了很多河边卵石,也没能寻的一块中意的石头。倒是老婆慧眼独具,找到了一块特异的石头,但与我理想中的奇石相距甚远。
去年十月一,老婆孩子和我都放了假。按惯例,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但因我心中挂念,所以去了我们附近的一个景区,扁鹊庙。
扁鹊大名不用我赘述,只是我最想的,是此地遍地分布的河卵石。逛完景点后,我就带领家人一起来到景区外的一条河流之中。
这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在来的时候,我就看好了。因为这条河正好在景区的前面,周围绿树古柏,清波荡漾,令人惬意。
也许是当地人刻意为之,也许是这条无名之河独具灵秀。河边的沙子,洁净如洗,我光着脚踩上去,暖暖的,痒痒的,很是舒服。
但更吸引我的,是河里一片片姿态各异的石头。或青或白,或大或小,或闪烁或明灭的石块布满整条河道。
我和老婆、儿子去游玩的地方,是一座石桥的下面。清凉的河水,凉爽的山风,让我们很是舒服。
老婆和儿子,惊喜于一条鱼或者一只虾从他们面前瞬间游过。我却心醉于各色山石之间。
在自己老家,石头见的少。乍一看到这满眼的石头,也慌了神。不知道如何选择才好。
这里的石头有几个特点,一是颜色偏青,二是因为不知道多了什么矿物,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我去桥下捡石头的时候,有一个同好也来了。他把每一块石头都砸开,仔细的翻看碎片的切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看看是不是玉石。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我觉的,他只是爱财,并不是爱石,因为爱石者之重其意,乐其形。
我在刚来到桥下的时候,就相中了一块石头。石头不大,直径不过二十厘米。透体暗青,底部有浅白色的矿物陪衬。
我之所以一眼就看中了这块石头,是因为这块石头有山的气势。气势这东西可能很缥缈,但也很具体。
整块石头,突兀奇立,变化万千。上部有奇峰、有回转,有低回,有喧嚣。期间不乏可建庙修碑之所,也不少弄亭观水之地。
其下有白石点缀,若波涛翻涌,使山水相合,刚柔相益。静思之时,面对此石,可神游方外,揽万物于方寸之间。
在中国文人之中,很多东西是讲究意象的。比如一块石头,如果它有了山的形状和气势,不管它有多小,它都能把山的内涵包容进去。因为它有山的陡峭,有山的蜿蜒,有山的磅礴。
再加上,中国文人固有的情怀,小中见大,以小寓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产生了。并且这种情怀,催生了很多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
如今这块石头,被摆放在案头,每每提笔临池,必细观之,以待胸有万壑,挥笔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