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当现在在家独处的时候,总能想起父亲当年在家里坐在阳台窗前看书的身影。是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苦涩。
那一年是2005年,我03年在北京买的期房,04年拿到钥匙,然后装修好后我就把我的父母接到北京家里来。那时候父亲还不愿意来,在农村还种着庄稼和养着猪,让他来总推说走不了,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下,终于肯放下了种植一辈子的农活,来到北京。开北京后,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习惯的,周围的人都不认识,再加上语言上也有一些不顺畅,父亲每天除了早晚出去转转,锻炼一下身体外,基本上都是呆在家里。我那时候工作也非常忙,有时还加班或出差,基本没有过多时间照顾他们。还好那时我母亲能做饭,他们自己能照顾自己。
在那些日子,我父亲他不太喜欢看电视,除了每天看看新闻联播或抗战电视剧外,平时基本不看电视。还好,我父亲喜欢看书,在那段时间看了好多《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三个代表》等,他虽说看得慢,但是每天都看,在不知不觉中看来了十来本书,有时我在家里的时候还跟我讨论数量的内容呢,什么毛泽东多么的伟大;邓小平多么的英明。。。。这些可都是他们崇拜的偶像,用现在的话来说,我的父亲是他们地地道道的粉丝。看书多了,再加上父亲年龄也逐渐大了,眼睛也花了,为止我给他专门配了老化眼睛,并叮嘱他看书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那是父亲总像小孩似的满口答应我,放心我自己会注意的,你尽管忙你的工作吧。就这样父亲的我家里的时候,看书的身影常常定格在阳台窗前,坐在小板凳上戴着老花眼镜清闲的看书的样子。
父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是他在我心里永远活着,那窗前低头看书的身影永远定格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