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一篇文章,问及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老僧回答是人的欲望,且言之凿凿。我不敢苟同,细说如下。
一、人皆有欲
佛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即人都有欲望,欲望也是一个人的生气所在。通常说的,一个人没了念想,也就心如枯槁,了无生机,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我们一直以来对欲望,却是忌讳的,甚至被灌输了这样观念,欲望是可耻的,欲望会导致灾祸。对一直存在的欲望采取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但欲望毕竟伴随你我左右,所以就有了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就有了面对正当欲求而怯于争取的懦弱者,也就有了为一己私欲而置他人欲求不顾的霸道者。当我们无法正视欲望时,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没有自我,人生的乐趣又有多少?没有自我,还能真的做到换位移情,为他人考虑吗?在这个主张个性、注重个人价值的时代,认不清自我很可怕,而要自知,首在正视欲望。
对我们多数人而言,欲望是进步的动力,欲望可以激发潜能。假设一个人没有欲望,那很有可能无视他人的欲望,无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为追根究底,责任和使命也是欲望的体现。正因如此,我觉得不必要把欲望视为恶魔,视为罪恶之源,看做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欲望可以使我们幸福快乐,也可以使我们痛苦堕落,关键不在于欲望本身,而是我们如何控制、驱使欲望,而不是被欲望奴役。
二、欲何其多
人有个特点,凡是不能正视的事物,总是好奇的,甚至越是被禁止被遮掩的事物就越要弄个明白。对待欲望也是一样,越是压抑排斥,可能欲望的滋生也越强劲,直至做出失控的事情来。从这点来说,欲望如水,下策在堵;中策在疏堵并用;上策在因势利导。我不反对咱在世外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但超然世外得出的结论,正确而无用。将军出于卒伍,真知来自实践。
从自我的角度来说,控欲在于自律。处在社会大环境,各种欲望纷至沓来,这是环境和我们自身“互动”的结果,再自然不过。为便于阐述,在此将欲望产生到消失的过程细化来谈。
欲望产生时,自身有觉察。如口渴需要水分,如肚饿需要食物,如疲惫需要休息,也可能会有一些妄想空想,如做个超人,突然成为富豪等。欲望按照合理性及可实现性分类如下:
序号
类别
名称
对策
1
合理而可实现的
小目标
努力达成
2
合理而较难实现的
梦想
坚持不懈 分步骤达成
3
不合理而可实现的
诱惑
警惕谨慎
4
不合理而不可实现的
白日梦
斩草除根
什么是合理?合理就是问问自己,这样做正确吗?日常说的对得起自己良心,谷歌企业文化中的”不作恶“都是同样的意思。
对于实现的程度,则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机和条件的因素。或者目前无法达成,但自己努力了或时机成熟,也可以达成。
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在王健林眼中就是“小目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最好的注脚。没人可以不劳而获,再简单普通的欲望也是需要努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赞同劳动最光荣的观点。
第二类,可以称为目标或战略,用时下流行的词就是梦想。需要分步骤、创造条件排除险阻达成,“不经一番寒彻苦,哪的梅花扑鼻香”正是此解。
第三类,则可称为诱惑。当把自我看的太重时,则会生出自以为是的念头,这些念头如同兴奋剂,可以给你兴奋和短暂快乐,同时也给你更多的失落与空虚。如欺骗,你依靠聪明或手段,成功骗得了他人,你很高兴,我多厉害,受害人太傻。同时,也有些人能够揣测到你的小心思,投你所好,即使这个好有多麽的丑恶,如指鹿为马,众臣依附。面对诱惑警惕谨慎,李鸿章的“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觉察,是功夫也是大智慧。对诱惑的松懈,无数事实证明是祸患的开始。
第四类,可以称为空想,妄想,白日梦,茫茫荡荡悬空去想,人也会浮躁起来,实在是诸多害处,最好连根拔起。
三、情绪之源
从欲望的角度看情绪,则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以考试为例,若你的实力可以达到80分,若考前,你的期望在70分、80分和90分时,你在考试过程中和考后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考试过程中,期望70分时,则可能松懈,积极性不高;期望80分时,则会谨慎些,略显轻松,心中有底气;期待90分时,则可能紧张,瞻前顾后;考试结果如果是85分,期望70分时,则有些小激动,还高出不少;期望80分时,则增强了一些自信,我还是挺不错,发挥很好;期待90分时,则会沮丧不满。
情绪,是欲望的起落。欲望满足则高兴,出乎意料则惊喜,欲望落空则沮丧,欲望受阻则痛苦。如果觉得一个人的脾气不好,情绪喜怒无常,就先看看他对欲望的态度,一定是在自律方面做的不到位,得则得意忘形,失则失魂落魄 。情绪管理,从本质来说是对欲望的驾驭。
四、草木本心
仔细观察身边人,对自我价值感认同到位的很少,不是自我价值感偏低就是偏高,而且价值感偏低的在多数。
我一直认为,价值感就是信心,是对自我达成欲望的自信。一个无视、压制欲望,无法对欲望有效达成的人,对他人的欲望的态度也是一样的。首先,如果你想对别人好,别人也觉得你虚假,因为你并了解真正的欲望;再者,你想通过行动对别人好,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连自己的欲望都无法满足时,你的自信如何建立起来?这种状况下,个人价值感肯定不会高。
而过度关注自我欲望的人,则会表现出自负,把自己看的过重。在人际中,价值感偏低或偏高都不会把关系处的很好,而只有把自己和他人处在平等的视角时,才有可能建立互利而持久的关系。把自己和他人都看做独特的发光体,孜孜不倦成为想要做的自己,这是最大的欲望,也是建立自我价值,获得快乐自在的必由之路。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从价值感角度解读,这是一份清醒,一份坚持和自励。
五、有欲则求
曾思考过,一本《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乍看很俗气,却为何获得热销。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合理的欲望,即使很功利,也不必遮遮掩掩,可以大声说出来了。社会是欲望的交织,要达成欲望,不仅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协调和他人的关系。
欲求先予。付出了,就期望立刻有汇报,不能说不可以,至少说失望的可能性较大;付出前就期望有回报,甚至高回报,往往得不偿失,甚至招致祸患。这个世界就是付出和回报交换的系统,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或者回报晚些;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如果有回报了则要当心,P2P狂潮中许多人的资产化为泡影不都是期望高回报吗?欲取先予,是一种良性心态,也是一种聪明的策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也是欲望的一种,我不愿意做你来做,是对他人的无视,必然招致反弹。有句话说,许多人一辈子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欺是私欲蒙心失去良知,然后强加于人,以为别人都是傻子,结果到头来反遭“以欺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下场,即被人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厚道的策略。
达人成己。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欲望和别人的欲望是一致的,我重视他人的欲望,别人才会重视我的欲望;我帮助他人达成欲望,我的欲望也在这个过程中达成。若大家自个顾自己,争先恐后,多数是两败俱伤,陷入痛苦境地。还记得地域和天堂的区别吗?一群人,一锅肉汤,大家手里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却有肉有汤就是喝不到肚里,每个人都瘦骨伶仃,一脸饿相,互相警惕提防,这是地狱;一群人,一锅肉汤,大家手里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大家互相喂着吃肉喝汤,每个人都身宽体胖,和善友好,欢乐歌唱,这就是天堂。
达人成己,是一种智慧的策略。
和而不同。在处理他人的欲求关系中,更高的境界是和而不同,即他、你、我是融洽的,但又是不同的。我们对欲求的处理、对人际的处理有清晰的边界意识。我可以通过自律,驾驭自己的欲望;我具有清晰的边界感,人际间是平等亲近而互补侵犯的,己所欲,勿加于人;人所欲,勿加于我。
和而不同,是一种境界。
六、时不利兮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的这首《垓下歌》,道尽了英雄末路的无奈凄凉。
我们欲望的达成,除了自身努力、人为因素外,环境时势也很关键,经历世事越多,就越觉得“尽人事,顺天意”绝不是一种托辞,而是知天命后的豁达;就越觉得忍辱负重、顺其自然不尽是懦弱或委曲求全,而是对欲望的掌控,对自我的保护,更不是为了别人。
我想,不论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还是偃旗息鼓,韬光养晦,作为旁观者,都没资格对当事者指指点点。至于当事者,究竟是被迫无奈还是豁达洒脱,则就看其在当时环境下是否心无挂碍。
欲望,是我们适应环境的触点;欲望指引我们不断成就自己,却也可能导致自我的迷失;欲望的满足,既可令我们幸福快乐,也会让我们痛苦失落。
七、使命和欲望
是否有超越欲望的存在,可以驾驭欲望而不被欲望吞噬?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使命,是我们每个人所肩负的使命,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自我。这个使命是让自己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这个使命是让你全身心投入而无怨无悔的。可能为家人幸福是使命,可能为自己强大也是使命,一旦我们找到了使命所在,就如同回归家园的感觉,精神气质都为之焕然一新。具有了使命感,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使命才是驾驭欲望的缰绳。
时代在变化,欲望在燃烧,它究竟是幸福的火花,还是痛苦的火焰,全在我们心中。世界上也本没有什么最可怕的东西,如果有,那也是我们对恐惧的恐惧。
附:问答
1、人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答:人若被欲望控制,则如盲人骑瞎马,危险重重。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控制的了欲望,你就是命运的主人;被欲望控制驱使,你就是欲望的奴仆。
2、人和欲望的关系是什么?
答:人和欲望是一体的,人都有欲望。不要把欲望是做洪水猛兽避而远之,也不要把欲望视作快乐源泉,真正的快乐是正视欲望并能驾驭欲望后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