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有成长的点,也有堕落的点。让我意识到我有成长的空间,并且让我去行的,在语文方面,是在其中阶段。而我的成长点更多的,正是在语文方面。
来到贞元之前,我的语文是所有学科之中最差的。我是在六年级下册,距离期末还有3个星期的时候来到贞元的。来到贞元的第一次期末语文考试,我考到了就离及格线相差0.5分的59.5分,刚好不及格。但是我并没有过于在意这样的分数,因为我知道,获得这样的分数,只是因为我对于贞元课程的无知。所以,我抱着开放的心理进入了下一个学期。而在七年级上的期末,我的语文获得了大的突破,从原先的60分,提升到了85分。这,是我在语文学科上的第一个转变。
但是,这样的转变并不算难,因为从不及格到优秀,需要提升的只是听课的质量。然而在听课方面,我基本没有问题,所以将分数提升到现在的水平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接下来,让分数进一步提升至卓越,就需要思维上的转变,而不是听课方面的转变。
七年级上期末时候的我,已经可以做到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尽量丰富的落下来。但是这一过程,还是在被动的接受,在灌输着。而思维的转变,就要是要改变这样的灌输模式。从“我知道了知识,我理解了知识”到“我贯通了知识”。这样的贯通,不是知道一个答案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自己的思考。
这一点,是我在七年级下册其中的时候才意识到的。我意识到这样一种问题的源头,是因为我注意到,我的语文成绩已知停留在80分左右,还无进展,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在想老师询问,并且得到答案后,我开始尝试思维上的转变。
与我一同在转变的,是一位叫做张悦芊的同学。她是一名知道自己的问题,就要去改正的同学。但是虽然她和我都拥有统一目标,但是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在暗自努力。
但是这样的转变,说起来简单:就是上课多发言而已。但是真正的行出来,却是很难。对于一个问题,我发现我的思维并没有到达可以理解老师给出的问题,甚至有些思考都不容易。直到这个学期末,这项任务外在进行着。期末,对于它来说并不是终点。暑假,也许对它来说,只是起点。
但是不管怎样,我意识到了问题,并且愿意去改变,这就是一种突破,一种成长。
同样是在语文上,我的阅读也有进展。
在以前,不管我读什么书,从《万物简史》,《政治哲学》简单到《骆驼祥子》,我的阅读速度都是稳定的两分钟一页,不管看什么书,都是这样。这也就造成了我阅读的一大障碍。但是每当我尝试增加阅读速度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对于我面前的这个东西,我什么都不了解了。面前的文字,仿佛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每一张面孔我都熟悉,但是拼到一块,就是一个我理解不了的世界。
这个问题,在我的印象之中也是在七下期中考试之后我发觉的。于是我又咨询了老师,得到的回答是我的“自动化阅读”并不合格。换句话说,就是我读的书太少。于是,老师告诉了我如何初步提高阅读速度:“划重点”。将一段话所要讲述的词语画出来。我尝试了,在尝试的过程中,我有过很多次因为阅读速度而读不懂。每当这时,我可能会重新去读前一段,也可能直接往下读。有的时候越往下读,越读不懂,心理越不舒服。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而到达这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我这样的阅读产生了效果。
我的阅读速度,达到了1分钟一页。我这样的练习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知道,想要更快速的阅读,我就需要用量的积累,达到自动化阅读,而现在的阅读速度,给我做了一部分基础。
可以说,我的语文学习的两大认识,就是因为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给了我转变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