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一个贴吧里边看到一个网友发的这样一个帖子:今天坐某路公交车,因为路途遥远,我觉得挺无聊,就把随身带的书拿出来看。可能是看得太投入了,以至于有个小伙问我可不可以坐在我里面的座位时,我没听见,直到他用手碰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我起身让他坐进去了,然后我重新坐下时,听见后面两个妹子在对话,“你看前面那个女的,真能装,坐个车还要看书。”
当然,对于喜欢读书,尤其是喜欢利用一些碎片时间看书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心里一定会不舒服,哪怕是可以装作把别人的话不当回事,也无法完全将这种打击的话当成空气而不受一点影响,因为人类群体的个性便是多多少少都会在乎他人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说很多人想利用各种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难以付出行动。
我们往往期待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是期待、希望与真正成为之间是行动的嫁接,而阻碍行动的是影响,影响的背后则是偏见。但是继续挖掘,你会发现其实真正阻碍你行动的并非这些外在的因素,而恰恰在于你对某件事情达成的欲望。
也就是说,所有外在的偏见、有色眼镜之所以能够影响到你,是因为你对于某件事情的欲望还没有达到那种非成就不可的程度。而一旦这种欲望强烈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外在因素就都变成了空气,因为你所有的注意力已经从那些外在因素转移到了你达成某件事情的欲望。
记得八九年之前我也曾经有过这种经历,那时候只是希望自己能养成一个读书习惯,白天的工作时间比较紧张,晚上回到住处也已经很晚,来回上班的路上就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所以,想来想去就只有交通的时间可以利用。但是那时候对于读书的欲望以及养成这样一个读书习惯的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就一直在想,如果在公交车上看书会不会被人笑,后来也尝试过几次在公交车上将书拿出来,但是读书的注意力也并非那么集中,而是总是会考虑周围人的眼光。但是,现在再做这种事情,已经没有了那种顾虑,换句话说,这种利用碎片读书的欲望程度已然超过了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所以,这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地过程,不会再觉得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