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时,被旁边桌子的几个人的话题吸引。
她们讨论的是各自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到小孩子读书太辛苦,压力太大,身为父母很是心疼。说真的,作为出身高考大省的河南人,我们每个学生都承担了不可言说的压力与期望。可是原本正常的话题说着说着,就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有一位女士说,很多出身小地方的小孩都爱死读书,太拼命,以至于把身体搞垮了,不懂得劳逸结合。其他人纷纷附和,都说那些小地方的孩子们见识不够,以为读书好就什么都会好,到了社会上未必行。她们反倒觉得那些孩子未必有出息,自己成绩中游的孩子却能够过好这一生。
听得我尴尬无比。
因为我就是小城镇的姑娘啊。我生长的地方,所有镇上的人都能绕着弯互相认识,上高中期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曾经是自己的小学或者初中同学。而确实,我们每一个得以上大学的孩子,都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我在的高中,所有的学生强制住校。早上五点十分起床,早自习到七点二十。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然后是上午的课程。中午依然是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然后是下午的课程。晚饭的时间依然一个小时,然后晚自习到九点。九点半准时熄灯睡觉。
这样掐指一算,睡眠时间竟不算短,对吗?但你不明白的是这个制度有多么的严苛死板。比如晚上九点半的时候,无论你想做什么都不行,必须睡觉。这期间会有打着手电筒的宿管阿姨间歇性巡逻。有多么夸张呢,曾经有同学九点半以后去厕所,在厕所遇到了宿管阿姨,第二天,被全校通报不按时睡觉。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几个学生闹到要去校园墙上刷布告的地步,应该是做了很过分的事情。可是在我的学校,也许仅仅是你在不该出现在厕所的时候出现了,并跟同样出现在厕所的另一位同学借了手纸。
我们的一个班级有125人之多。而这个数字还仅仅是标配。如果遇到哪个班的班主任很有经验或者很有名望,这个数字还会更多。班级过大导致了我们的座位极其拥挤,一旦一组人中有一个胖子,所有人都很难坐下去。而每一个好不容易塞在位子里的人,都尽量减少喝水,减少活动。老师呢,嗓子不好的都会给自己配一个小喇叭,带着讲课。嗓子好的呢,迟早会不好的。
食堂更是惨不忍睹。只有桌子没有凳子,为的是我们站着吃饭节约吃饭时间。而桌子的量远远不够,所以高中三年我都是蹲在地上吃的饭。饭菜也是很简单,如我这般对吃饭执念到笔名叫“餐饭”的人,都找不到可吃之菜。而我大多数的同学,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夹鸡蛋、馒头夹豆腐皮、馒头夹凉菜等配置。我简单算过,一个女生,这样下来一个月的餐费仅需50元。
而在每一天简单的饭菜滋养下,我们需要完成各科试卷一张。其他诸如住宿的不便且不细说,单单学习,都让我们精疲力竭。
苦吗?现在的我回想起这些日子,跟你们的感受或许一样,太苦了。可是当年的我,因为日复一日身处其中,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就像一个从出生就活在笼子里的鸟儿,因不知外面的美好,所以不懂牢笼的可悲。而当我考上大学走向新生活的时候,真的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也许这样看来,跟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孩子比,我们显得很可悲。可是,当高三的我在冬天的五点多走在校园里而北方刺骨的风试图穿过我的棉衣时,当我看到桌上厚厚一沓被我写了改改了写划得密密麻麻的试卷时,当我心无旁骛只为那一个渺小却坚定无比的梦想努力时,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可怜,相反的,因为内心充满希望,我过得无比快乐。
而那时的我们,真的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后来当我在大学跟同学聊起这段往事时,她完全不能明白我的渴望。因为在她看来,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选择,她尚有许多备选,无畏为高考付出这般多。我笑了笑,不再细说。
长大了才明白,人生从无所谓公平可言。刚进大学时眼花缭乱,身边卧虎藏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卑。也是从那时候起,了解到世界之大,我只是一个小镇姑娘。更甚至网上都讲,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加固化自己的阶级,你很难走出父母的层次。
也曾恐慌过。记得最迷茫的时候曾看过《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但当时的我只是内心觉得振奋,却实在是不信的。可现在我信了,努力奋斗不一定可以带给你任何实际的意义,但是它教会我心安。一辈子走不出父辈如何,总觉得自己活得不够多姿多彩又如何,我现在不是同那些城市小孩一样,依然也在这个城市里生根发芽。跟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比,我不过是差了一点安全感,而这点安全感,恰恰是努力奋斗可以带给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