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左脑在处理数字运算时,尤其是相对复杂的数学计算,往往会耗时较长,无法做出灵敏反应。
然而在密集错杂的行人区,例如车站里各个方向随机的行人,如果每个行人没有合理的控制速度和转向,有相互碰触的可能。
在公共道路上行车过程中,司机也需要对各种情况做出反应,例如红灯前多长距离和时间内刹车减速,遇到侧路加塞的车辆在多久和多远距离内可以让行。
如果把行人和司机全部替换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那么这些过程如何实现,理论上是需要相对精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更安全的决策和行动。
然而在现实中,如果人们的大脑也是通过详细计算来做出反应,从时间上看并不现实,所以人们在处理这方面涉及到距离和时间事务时,更多的是依赖于其他算法或智力活动,例如基于经验的模糊计算,基于直觉的快速反应,基于潜意识的动作执行。
关于这方面智力活动细节的科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然而从以上反应模式假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和人工智能,计算机对逻辑运算和数学计算的精确性要求不同,人们天生具备有直觉,潜意识和模糊处理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也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获得区别于常规处理问题的方法。
首先,直觉和潜意识,一方面可能来自于人天生的本能,基因遗传,从代际遗传的诸多现象看,人类代际的艺术、体育、数学等智力和体力潜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某些特征可以通过基因进行传递和表达。这是有别于人工智能的一种信息储备和传递方式,有着独特的复杂性,其机理和细节还有待于科学家对遗传表达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直觉和潜意识反应,也有赖于后天的训练,例如骑自行车,游泳等后天习得的技能,当经过若干时间的训练后,之后在非常久的时间内也不会忘记,或者即便生疏,也可以很快熟练起来,这是因为相关技能和反应模式已经进去了潜意识领域,形成了肌肉记忆,可以长期存储,快速提取和反应,无需经过意识层的干预,所以人们可以在骑车时同时说话,听音乐等意识活动,实现多线程处理。
直觉和潜意识运算需要有赖于长期的记忆和长期的内部深层次处理,有许多科学发现是科学家苦心研究思索无果后,经过睡眠或见到某种场景和事物时,经过联想突破,突然灵机一显发现的。这个过程首先是基于长期的左脑处理,运算,也基于大量的相关记忆存储神经元,并多有右脑空间联想等智力活动的参与,进而突破性的发现,呈现于意识层面。
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学习外语,科学研究工作,睡眠过程在潜意识存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睡眠过程中,作者假设大脑会将意识层面的活动记录等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其中需要或被有意识作为长期备用技能部分的信息,会被大脑控制系统转入到潜意识领域。
以上独特的大脑处理模式,可以有助于我们更高效、更轻松的学习,例如学习外语,如果将其作为长期必用技能,那么在睡眠过程中,学习到的单词语法等信息会被当作潜意识信息进行长期存储。
其次,人们要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活动,也必须有必要的记忆或即时输入信息作为前提,例如人们要理解专业问题,首先要对必要的概念有所了解;如果要对社会事务有所正确理解和判断,需要对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规则有所了解。而概念、关系和规则,大多需要一定的学习经验才能获得更完整和全面深入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儿童、青年和中老年人在很多事物上的看法上有较大区别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对于有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正确的高效的记忆是重要条件,对记忆和其他信息的正确判定,也会逐步成为大脑存储的基本信息单元,如果有偏激,严重和现实脱节的记忆和判断,并且对其信任而没有批判性和更高维度的全面辩证认知,那么人们的偏激行为和语言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发严重。
潜意识的独特处理模式,在计算机架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和参考,例如通过单独地存储设备将需要快速处理的数据进行独立记录,在处理和运算环节通过有别于CPU的GPU进行独立运算,设立单独的通道以备用足够的带宽和传递速度,从而将快速反应的部分进行区别存储和运算。
模糊运算能力也是人类区别于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控制论专家L.A.扎德基于对人脑和电脑的处理模式的区别对模糊数学做了奠基性的研究,对于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和模糊概率部分的探索,是对人类特有智力活动模式的重要尝试。模糊数学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将会在系统控制,信号处理,语言处理等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古代先贤有提到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而对人类智力活动的深入了解,不仅仅会有助于人类自身在学习教育和工作培训中的变革和高效应用,对个体和群体行为模式的更深入的研究认知,而且对拓展人类智力外延和研发新的智力工具有着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