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可能时常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逻辑比较差,他们在跟人沟通的时候,表达总是很混乱;在做决策的时候,思考路径很清奇,最终做出不合适的决定。
而那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都比较受朋友和领导的青睐。而他们自己也会过得比较舒心,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开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出路”的思维模式;需要做决策的时候,也能使用合适的思考路径,最终作出正确决定。
小明和小王是好朋友,最近一同去进行了体检,而且得到了差不多的诊断结果:都是过度肥胖。医生表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小明立刻决定要开始健身。
他想:应该先去办一张健身卡,不能再长胖了。但办卡好贵,自己不得节衣缩食好一阵子啊?而且听说没有健身教练的指导,自己瞎练很容易受伤。唉,要是受伤了不得花钱去医院啊?但是请私教好贵,一节课要好几百,那到底要不要请私教呢?不请私教的话,办健身卡好像也没太大价值啊……
小明被这些问题折磨的很痛苦,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而小王是一个逻辑思维相对比较强的人,他在面对同样的诊断结果时,首先分析了自己过度肥胖的原因。发现自己在饮食上摄入了过多的糖分,而且经常和朋友出去喝酒,运动的也很少。
看到体检报告单,他意识到,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可以长久的保护和陪伴家人。基于这一点,他决定改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准备从饮食、人际和运动上进行调整。
他开始慢慢戒掉甜食和饮料,也减少了对细粮的摄入,坚持每天吃蔬菜和水果。同时也拒绝了一些不必要的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健身上。他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一开始并没有报健身房,而是先从每天晚饭后和妻子孩子一起散步开始,让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
你们有没有在以上的两个例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呢?那么,你是小明还是小王呢?
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让我们变得有逻辑呢?
1.学会从整体到局部来看待和分析问题,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我们看待和分析问题,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战略到战术这样的顺序。
如果我们一开始没有看清整体,就容易执迷于局部和细节,导致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处境,也很难走出困境。
就像上面的小明一样,遇到问题之后,首先关注的是细节,光想着自己要怎么样开始进行锻炼,最终又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缠绕,导致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如果他能在一开始的时候从整体进行把握,找到自己肥胖的原因,接下来再逐个击破,问题就变得很简单。
2.三角逻辑,提高说服力
所谓的三角逻辑也就是有结论、有论据、有数据支撑,三者各占一个角,形成三角形。
很多时候我们进行表达,看似很有逻辑,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比如我们说:
“小李真的很努力,因为他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已经坚持了360天了。”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没有太大毛病,但是细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早起了360多天,就能证明他很努力吗?好像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这里边只有结论和数据,缺少了相应的论据。
所谓论据,就是原理、法则、公理、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等,相当于理由。
如果我们加上一个论据,可以这样表达:
“小李真的很努力,因为他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利用早起的2小时阅读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现在已经坚持了360天了。”
这其中我们增加的论据是:利用两小时来阅读业务书籍。而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花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就是努力的表现。
如果常运用三角逻辑来进行思考和表达,就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逻辑。
3.用5W2H来思考,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所谓的5w2h就是what ?Why?When?Who?Where?How? How much?这可以让我们向对方正确的传达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就会犯这种遗漏关键信息的错误。比如,我们经常会跟朋友说“下次一起吃饭”。
尽管多数时候都是出于真诚,是真的想和朋友一起坐下来吃顿饭聊一聊,但是往往都没有约成。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跟朋友说,要一起吃饭。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在哪儿吃?跟谁吃?吃什么?这些关键信息我们都没有向朋友表达,所以“下次一起吃饭”也就成了不了了之的事情。
而如果用5w2h来进行思考,我们再约朋友吃饭的时候,可能就会说:“哎,这周末刚好有空,我们约上老王一起去撸串吧。我知道一家很好吃的店,晚上我问问老王哪天有时间,我把座位预定了,具体什么时间,明天再告知你们,到时候你俩按时来就行,我请客。
看到了吗?这才是约饭的正确打开方式呀。一看就是个很靠谱的小伙伴。
以上三个方法,可以经常进行练习,熟练之后,我们的逻辑能力自然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