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文章同步到简书上,同步了48篇根本没有人看,但是我发现我已经更新了12w字了,人家都说写东西写到100w字才算入门,我全部文章也就写了20w字左右,5/1。距离100w入门还有5/4。
我只同步不运营,文章上传成功了,我也不去看到,12w字的同步就获得了一个点赞,粉丝也一个没涨。
我无意翻了翻简书的内容,我看到发布几w字的号都能获得几千个粉丝,再一看看我真是惭愧不如。是什么导致发了几w的字就能涨粉几千?主要是内容的差别。
那些粉丝量高的人,无疑都在写一个东西,就是故事,而且是情感故事,有点像知音书上的情感文章一样,标题写的也很诱人,我就随意点了一个进去看看,这么一看就把我看住了。真是太吸引人了,我立刻就感觉我写的东西和人家比,连垃圾都算不上。
为啥我的文章没人看,一个是流量太小,一个是我的内容真不行来了流量存不住,小c当时说我写的东西都是废话,现在的人都很忙没有人喜欢看你写废话,也没有人喜欢看你写道理。他们自己都是道理。
这一点我认同,因为我总在文章里写一些方法和道理的内容,自我感觉很好,但换个角度想想读者们真的喜欢吗?从一点就知道,他们不喜欢那就是文章的流量根本没上去。
写道理的文章已经过时了,我要是这么一直写下去我估计一辈子就这样了,不会有啥大发展,除非我换个角度写故事,牛逼人都在写故事,让你看完故事后就能明白一个道理。我想这就是文章入门和大神的根本区别。这几年能看到的微信爆文,无一例外全是写的故事,只有故事写的好才能煽动读者的情绪,故事写的好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回到简书上,我给感觉写的好的作者发了私信,希望能从中交流吸取吸取经验,我以为人家看我写了十几万字多少能给个面子,但是发出了几条每一个人回我。有时候可能真的是自我过于高估了。
除了故事外,我还在二十万字中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一定要把内容写得有个性,只有内容有个性才会有人看,这个世界的内容太多了,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内容产出,读者们看不过来,但除非你的故事有个性,或者你的人有个性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
所以志强日记的文章以后要考虑两个主要的着力点,如何设计故事,如何让故事更加有独特性。只有把这两个点写好,我觉得我还能打一次翻身仗,若不然我一直这么写,就算写到100w字也会和现在一样。
那好的故事不是拍脑袋编出来的,一定是设计出来的。
我读了好几本关于讲故事的书,从中看了一些写故事的方法,和写故事的公式,但我为啥没有在内容上进行使用?主要一个原因公式看着挺合理,但是我把我的内容按照这个方面去写就写不出来。我分析是大脑自己保护,不想让我做出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写日记前,根本没有写大纲。没有设计故事线。
这就是好内容和坏内容的差别,好的内容在写作前写的时间是少的,设计内容大纲时间是多的,可能一个大纲故事主线复线都能写个2 3个小时,所以这些文章写出来后你会发现非常有节奏感,非常有画面感,因为内容写作者不断的在内容中增加一些显示出画面感的词语,然后在故事中增加悬念和冲突。 让你想看最后这个人怎么样了。结局是什么,或者主人公如何解决问题。 好的内容里一定具备了冲突和悬念。
这一点我的内容就没有,我所有的内容都缺少这两个最最关键的要素。所以看了我的内容后普遍就两个结果,要么学到东西,要么觉得非常无聊。
而真正读了一个好的故事内容会让你心里产生n多种变化,疑虑,兴奋,焦虑,开心或失望,然后猜疑,等等一系列的后,作者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更加巧妙的的是故事会让你对这个道理的信任变的更加深刻。
例如我的内容和你说1+1=2 你可能不怎么相信。但是好的内容给你讲了一系列故事后在故事中让你白了1+1=2后你就会对着这个道理变的更加坚信。可能是作者通过写故事的方式把你对1+1=2的不确定性给消除了。
故事内容和我这种叙述内容对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看完我的内容就结束了平淡无奇。而故事内容看完作者会点起你内心中的分享欲望,因为他不断地让你的情绪此起彼伏然后在内容中设计了和一部人群类似的相同点,然后有些人看完立刻就分享。例如咪蒙的文章,全是按照这个方式写,咪蒙文章里有n多个情绪子弹。
只要你读下去,就像被情绪子弹击中一样,一击中你的情绪立马上升,然后在用情绪子弹击中你,你的情绪在上升。最后过了你的情绪临界点你就会立刻分享这篇内容出去,因为咪蒙定位好一个特定人群开始写,例如全职妈妈,他会在情绪子弹中不断设计全职妈妈的痛点,然后一点点放大,老公不理解,婆婆不理解,长期在家被老公嫌弃,他会对这类事件进行情绪化编辑,让人看了立刻情绪变高。从而获得读者内在的认同。
咪蒙成也成在情绪煽动上,败也败在情绪煽动上,但是无疑咪蒙是写故事写情绪煽动故事的高手。
既然我想写的故事,那何不在做出点改变那?
可能一开始会写的很垃圾,但是我相信每天进步一小步,365天也会进步一大步,至少是在通往好故事的路途中进步一大步。
你喜欢故事?还是喜欢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