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据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弦乐器,起声悲亢、激越),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燕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这首《易水歌》,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语言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非常成功!
但刺秦王,世人都已知道,失败了。据史料记载,原本刺杀行动计划得极其周密,极有把握取得成功,但却因为两个猪队友,功亏一篑。
刺杀行动,首先准备了两件很吸引秦王的“宝物”,即樊於期的首级及督亢一带的地图。樊於期是原秦国的将军,后来投靠了燕国,秦王宣布重金悬赏他的人头,为配合荆轲刺秦,樊於期主动献上了自己的头颅。而,督亢一带是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秦王觊觎已久。所以,有这两件“宝物”,就能顺利接近秦王。
其次,刺杀的武器锋利、剧毒无比,只要刺破秦王一点点皮就行了。
但,第一个猪队友,就是燕国太子即太子丹,他本是这个团队的组织者、领导人,但过于急躁。原计划,荆轲是要等一位战友一同前去刺秦王,他所要等的人是一个有着很大本事的人,所以,他耐心地等待着。但是,太子丹并不这样认为,他开始怀疑荆轲的忠诚,一再催促荆轲出发,甚至忍不住对他说:“如果再不选择动身,那么,就让曾经杀过十三个人的秦舞阳先行前往。”
荆轲听了这样的话,非常生气,呵斥太子说:“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友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只能带了这个有勇无谋的秦舞阳出发了。
而且,太子丹还心存幻想,他并没有明确指令荆轲直接刺死秦王,他希望荆轲能劫持秦王,给秦王一些震慑,还让他主动下令撤回围攻燕国的军队。所以,荆轲在“挟持”还是“直接刺杀”之间,是有些犹豫的。
第二个猪队友,那就是秦舞阳。
这秦舞阳,燕国贤将秦开之孙,是个官三代,十二岁时犯过杀人案,但并未真正经历过大世面,只是一介武夫。
到秦国后,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左右的侍卫发现这情形,吆喝说:“使者怎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鲁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这就产生了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上去后,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胸口直扎过去。秦王使劲地向后闪,并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追不放。
秦朝官员中有个名叫夏无且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把那只药袋打飞。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瞅准时机,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忍住剧痛,孤注一掷,将匕首奋力掷向秦王,但并未能击中。秦王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最后牺牲在大殿上。
刺秦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