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1 进伏见一秒光即黑的感觉 (23:11-23:32, 21分钟1183字)
以下摘录自刘墉先生《创造自己》
去年到北京探亲的时候,有一天临时提议去爬山,没想到身为医生的堂哥,居然说先得看看他当天的生理周期如何,跟着便掏出一个小日记本翻阅。原来他们采用一套生命节奏的理论(Biorthythm),认为人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不断变化的生理周期。有时体能特佳,有时精神最好,有时脑力活泼。其间的高潮与低潮递变,所以在爬山之前,他要先检查一下当天的情况,再决定去不去。
我当时笑他迷信,他却正经八百地讲:“人本来就有高潮、低潮,体能好的时候偏重劳动,脑筋清楚的时候偏重思考,才能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
我们且不论他的那一套道理对不对,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借鉴的,就是:配合着生理状况做事情。
今天一大早,我发现你竟然在打电玩,使我想到说这段话。我不是叫你把生辰八字寄去给你的堂伯算生理周期,而是希望你最起码要认清自己在一天当中的精神状况。
你是属于早晨办事效率特别高的人,当然应该把最要集中精神和求精确的功课,譬如数学、钢琴这类,放在早上做。怎能一起床,先往阴寒的地下室跑,蹲在哪里一两个钟头玩电脑游戏呢?这就好比电视台用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卡通和烹饪节目一样。
电视台知道下午四五点钟,是小孩放学在家等着吃晚饭的时候,所以播卡通。下午两三点钟是主妇家事告一段落时,于是播烹饪,而非晚上七八点钟放映这些节目,为什么你却不能衡量精神状况,来选择工作重点呢?
前几年我把《唐诗三百首》的诗句分类,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譬如关于春、秋的诗句特多,属于夏季和秋季的句子特少。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因为夏天太热、冬天又太冷,不适合诗人写作?这时候,他们做什么?
我想信,那些唐代诗人,既会掌握春秋温适的日子创作,必然也知道如何在冬厦遣怀。你是否也懂得掌握季节的特性呢?
最近几年从种菜中,我了学会不少东西。譬如青椒、蕃茄这些成长期较长的菜,可以从早春就在室内培育,等天气暖了,再移出去,目的是为它们早抢一点时间。还有那包心菜,大白菜这类耐寒的植物,则在秋天种最后一茬,因为它们可以一直长到冬天下霜,所以能多利用几天土地。你是否了懂得这种抢时间的道理?
如果大唐的诗人在春秋的好日字不写,而跑去下棋,如果我非要等到母亲节之后才下番茄、青椒的种子,又在秋天开始种黄瓜,只怕我们的书中不会有那么多优美的唐诗,我们的餐桌上更不可能有那样多自己种的蔬果了吧!
所以,你是不是应该也为自己制订出个时间表?比别人抢先一步,多留一刻,且抓住最恰当的时刻,做最适宜的工作!
刘轩《当黑夜比白天美》
我从事音乐工作,也跟许多创作者一样,总是到了深夜才有灵感,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养生观念。我目前正想办法调整作息,寻找最适合创作的时段,或许可以把白天的时间当成晚上来使用。
根据研究,生物的周期节律(circadian rhythm)都二十四小时左右,但也很容易受光线、药物、荷尔蒙等影响。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周期,就看怎么运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