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而篇)的第15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这段话记载了子贡和孔子讨论如何对待穷和富的问题。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
分别谈一下贫而无谄与贫而乐道,富而无骄与富而好礼的区别
这里贫和富有两种不同指向,一为物质的缺乏或富足,一为精神的贫瘠或丰盈。
子贡的回答仅停留在物质面上,孔子先是肯定,而后也就精神层面做了解释。子贡领悟得很快,并且就如何能从物质富足升华到精神丰盈做了比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逐渐打磨蜕变的过程。孔子夸他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习能力非常强。
子贡是一个很好学敢问的人,他会和老师主动讨论问题,并且他是一个很虚心请教的人,当老师对他提出的观点提出更新建议时,他能立刻接受并消化新知识,最后他也是一个很活学活用的人,不会只停留在接受知识,还会做深入思考和应用。
一个好的学生就要像子贡一样,有学有问有想,而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像孔子一样,肯定,帮助和拔高。他们的整个对话感觉亦师亦友,是教学难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