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如何将一篇干货类文章设计成微课之后,你需要漫长的磨课周期了。
做一节微课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但是要想更好的变现,你还需要学习将微课变成系列课程。
1. 微课的劣势
①太多了,没差异化
大神小神都在讲,我们说微课大多是基于文章演化出来的,所以大家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很难形成差异化。
②几乎是免费的
微课的报名机制是:付费9.9,如果你将课程链接转发到朋友圈并截图给运营方,那就可以获得免费入场的资格。
这是微课的基因,你很难说,做一堂收费29的课。
我在千聊上做了一期收费19.9的,结果来了100多人。
但是我们平时做9.9的微课,正常1000人是正常目标。
可想而知,无论是平台还是受众,大家都已经认可的微课的模式: 几乎免费,看中流量和转化。
③碎片化
微课会不会系统的讲内容呢?
抱歉条件不允许。一堂微课的事件是1个小时+30分钟的互动问答。
分享者讲的这一个小时,其实都是片段式的,也就是这一个小时还包括了:发图片的事件+停顿的时间+60秒语音的时间。
所以,一个小时的分享,大概最多也就45分钟的干货时间。这也是我们听众的注意力集中的极限了。(更别提大家听着听着退房间,去刷一下朋友圈了)
45分钟能讲什么呢?
一般分享者为了让大家能够记住内容,或挑着讲三点最重要的,然后围绕着三点来分别做阐述。
所以你看,和我们看公众号文章一样,都是碎片化的方式,你很难形成体系化的认知。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原因,因为一篇文章根本讲不完如何做斜杠青年,所以我要拆成50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④没有粘度,需要付费课程跟进
我们去听微课的时候,除了老师的分享和互动问答,基本上不再有别的内容了。
也就是微课结束,如果分享着没有留下后续的链接的可能(课程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你基本上和他在江湖上就永不相见了。
那怎么解决上面这些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微课变成系列课程。
2. 系列课程的4要素
系列课程就是在一定周期内,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它有4个要素:
①周期
系列课程都有一定的周期,最少7天,最长100天。
例如betterme大本营和剽悍一只猫合作做的“7天个人品牌技能训练营”;
老显的“老显咖啡馆”也是7天一个周期;
我和[选择自己]的知识管理训练营是21天制;
我之前做的阅读训练营是模仿十点读书会和战隼老师的方式,做成了100天;
②体系
在这样的周期里面,课程的设计一定是体系化的,也就是要围绕一个主题,这个课程要呈现一个完整的骨架,不像微课,就一个骨头。
** ③练习**
系列课程需要设置练习的环节,因为你不可能每天都上课,你需要在每次课程之后设置练习的环节,让大家动手去做。
有了练习,就有了指导、互动和奖励。
④陪伴
系列课程提供的出了有完整体系的课程,它还提供了很重要的一项服务,就是陪伴。
陪伴以为这作为分享者,你在这个课程周期里一定一直出现,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3. 如何将一节微课变成一个系列课程
①简化
将一节微课变成一个系列课程的第一步就是,将微课的内容(素材,案例,图文)抛弃,只留下骨架,也就是你要教会别人的一个基本的框架。
这个框架是很简单的,可能也就是三点核心,五个要素之类的。
②扩充
这个框架只能支撑你讲60分钟,但是不能支撑你讲6节课。
更重要的是,你的付费客户也不能通过60分钟来系统的学习一个体系。
所以,你需要一个建立这个课题的知识体系。
如何建立呢?
- 带着问题
如果你时候是一个初学者,你会问哪些问题?
比关于阅读,你有哪些痛苦和困惑?
没时间,没精力,读不进去,看不懂,看不完,记不住,用不上。
这些都是用户的痛苦,你的课程能解决这些痛苦吗?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问题你还需要解决?
你在讲微课的时候,不是有互动环节吗?大家提的那些问题就是很好的补充。
- 主题阅读
带着这些问题,你在对这个领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主题阅读是目前最好的系统化学习的方式,它能帮助你快速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③组合
通过提问和主题阅读能够帮你构建你的课程体系,但是这个时候你的课程体系还是很单薄,就像一个骨架你搭建起来了,没有血肉,还是不能够呈现给你的用户的。
你基于这个骨架,对里面的分支内容进行组合。
每一个知识点为了更好的让别人理解,你需要学会用4个元素来扩充:
理论
一个知识点要想被人信服,提供理论依据是非常好的方式。
比如我在讲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的时候,我用到了心理学的一个叫“色彩浴”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故事
将一个道理用一个故事呈现出来,往往会更容易让受众接受。
一个干巴巴的理论是没有多少人喜欢的,你需要用故事来进行包装。
比如我说,“不要准备好了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有机会牛逼。”这个道理怎么理解呢?
如果我用一个莱特兄弟的故事来讲呢?
如果我告诉你,他们是如何一点一点一年一年把一个大风筝变成飞机的?事实
事实是你对当下发生的一个现状的描述,你也可以称之为案例。它和故事的区别在于 ,它是当下发生的。
比如你可以告诉我上周剽悍一只猫做了一场6W人的分享,然后你用这个事实来解读,告诉大家,现在是个人崛起的时代。
描述事实,是根据你对一件事情的切入点来形成的。应用
应用就是你是怎么做的?你做了哪些尝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你的经验是什么?
所以,打磨自己的系列课程中的知识点,就是用理论、故事、事实和应用来只支撑你的信息,达到传达和说服听众的目的。
但是这4个元素在你设计你的知识点的时候,并不需要全部都涉及。信息是根本,有了信息之后,你可以选择性的挑选4个元素的一个或者多个来支撑你的信息。
4. 不止是课程,你需要构建你的产品体系
①书籍
一旦你开始尝试做系列课程,你可以立马启动你的写书计划。
书的内容就是你的系列课程内容,每个章节就是你的每节课。
你可以用写书来倒逼自己完善课程,你也可以通过不断上课,来修改你的书稿。
出书并不会给你带很大的收入,但是一本书可以让你多一个标签和身份。
而且书籍作为你的权威教材,更加有力于你进行个人品牌的塑造。
比如你现在手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我的系列课程的第六节课[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内容的书籍化。
②社群
我们前面说过了,系列课程比微课做最后要的一点升级,就是提供了陪伴服务。
陪伴服务的场所发生在哪里?
在社群。
你的21天或者N天的训练营就是你的社群。除了课程内容,你还有需要懂如何进行社群运营和营销。
这个时候会是你第一次发现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所以你需要考虑团队了,你需要招募几个小伙伴来帮助你。
如何做,做什么,我们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里面已经解释清楚了。
③课程体系
从微课到系列课程,我们关注的还是课程的内容,但是作为课程体系,我们需要重新出发,关注课程体系的7要素的内容。
5. 课程体系的7要素
课程体系的7要素是秋叶老师在他的《如何做一堂优秀的网课》的时候提到的框架。
我们来看一下分别有什么:
①课程
课程就是你的分享内容,结构化,系列化是标准。
②作业
你需要安排作业,你需要让大家听完每一节课之后要有机会进行练习。
所以你要设计作业,太难了容易让学员放弃,太容易了没有提升的效果。
这是和设计你的课程内容同样重要的部分,甚至作业就应该是你的课程的一部分。
我的训练营作业会在我上完课之后,发布,然后告诉大家时间,以及要完成什么内容。
③奖励
任何有效的练习,都必须设置及时奖励的环节。
根据“近因效应”,人对于最近事情的记忆远比中期和远期的事情深刻,如果时间拖得越长,效果就越不明显。
及时奖励即在人们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奖励。
奖励与行为之间的时差不大,有的几乎是瞬间的事情。
如在体育达标比赛中,成绩达到某标准后即可马上授奖;
在知识抢答竞赛中,根据分数多少立即判定给奖;
在技术比赛中,操作完毕立即评分决出名次实行奖励……。
除此外,对人们在社会生活,本职工作中的良好表现,都可以采用及时奖励。
所以我们在设计自己的课程体系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设置及时奖励。
④互动问答
互动问答在陪伴性的课程体系过程中一直存在。
- 微博互动问答
- 微信群中互动问答
- 微信中互动问答
上面三种场景,不需要你24小时在线,你只需要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告知大家,你的固定互动问答时间是什么时间段就行。
⑤社群
一个群如果运营不善,很容易变成死群或者垃圾群。
所以,当你为了系列课程组建的一个临时的“社群”的时候,你要学习如何进行社群运营和管理。
我建议你自己不要来做这件事情,因为社群运营的事情相当繁琐和细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现在的课程体系中,社群运营和管理都交给自己的助手去做了,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做好自己的内容。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一点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⑥营销扩散
你当下在运行的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次课程做铺垫和造势,甚至是在为你的个人品牌造势。
你不需要自己到处发自己的内容和课程,你要想的是如何让你的学员来帮助你进行传播。
我的课程营销扩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微博,另一个就是朋友圈:
- 在微博中打卡
- 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成绩
⑦学员晋级
要让学员有升级的通道,也就是在你的课程体系结束后,他们可以选择何去何从,是继续学习?还是进入长时间的打卡?还是有深度课程可以让他们选择?
学员成长的路径是怎样的?
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分享者吗?
这些成长路劲都需要你设计好,并在课程结束之后告知大家。
我的训练营在结束后会提供几个方向:
成为学委
学委就是会参与下一期的课程,作为学长的身份,他们会协助你进互动答疑的工作;他们能得到的是参与你的下一期课程的设计,并有机会成为讲师的角色。成为讲师
系列课程不是为了复制一个和你一样的人,而是让大家具备做自己的能力。
所以你帮助学员进行角色转变,变成一个分享者。
比如我训练营每期结束之后,都会邀请优秀学员进行分享,帮助他们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尝试做讲师。成为超级能力者
学习的目的是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讲师和学委都适合,那做好自己也挺好。
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学员进行深度的学习,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广度的涉猎。
比如21天之后,设置一些挑战赛,比如100天打开,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将学习养成习惯;
另一种广度的涉猎,就是从你的课程体系延伸出去,引导大家选择更多优秀的课程。
比如我就做了一个课程生态圈,罗列我在做系列课程的朋友们的课程信息,提供给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延伸学习。
小结:
从微课变成课程体系,我们聊到了下面这些话题:
- 微课的劣势
- 系列课程的4要素
- 如何将一节微课变成一个系列课程
- 不止是课程,你需要构建你的产品体系
- 课程体系的7要素
从微课到课程体系,是你开始大幅提高自己营收的开始。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你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开始转变,变成:“让一支队伍像一个人”。
这是苦逼的开始,也是斜杠事业开始起飞的开始。
祝你好运。
我是彭小六,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