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感受影片中人物的焦虑,我以2.0的倍数看完了这部描绘印度家长带子女求学的《起跑线》。
起跑线,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认为的比赛的开始。小孩子的起跑线,是入学那一刻吗?不,前卫而焦虑的家长们认为,是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刻是否有进行胎教;然而,在我看来,家长们的自我定位和界限认知才是小孩教育真正的起跑线。
如果可以,天下的父母都愿意为自己的子女挡风遮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份无私的爱,没有阶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对小孩的家庭教育也是,条件虽有差异,但品质却无不同,比如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该小孩自己走的路就让他自己走,一步都不应该揠苗助长。
他不好好吃饭,你焦虑;他进步太慢,你焦虑;他交了朋友,你焦虑;他学校不好,你焦虑…任何一个芝麻大点的小事,在你焦虑的放大镜下,会衍生出一圈又一圈无限的瞎想:进不了好学校,那就不能好好读书,不能好好读书,那就不能找到好工作,不能找到好对象,那就婚姻不幸福,那就自我颓废,比如抑郁啊、自杀啊、吸毒啊,于是想着想着,你自己被自己吓到了,你因为过度焦虑而崩溃了。
没有哪一件事情,能够轻而易举毁掉我们的一生。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世界,更不能用片面的因果看事情,更何况我们焦虑中的那些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因果关系。
即便天塌下来,还有支柱顶着呢!凡事都有解决办法,而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才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遇到问题,焦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作用,它们除了添乱还是添乱。坦然面对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或许有点认命的意味,但并不妨碍我们吸收其中“淡定”的精髓。如果结果终将来临,逃也逃不掉,那就勇敢坦然去面对它,找到营养成分,寻找新的出口。
一直以来,都在和学生家长们打交道,见过淡定从容、收放自如的,见过焦虑不止、不能自制的,见过管束过严、适得其反的……其实我都懂,就像影片中的父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有着同样对小孩教育的焦虑。只是,亲爱的家长们,焦虑如果有用的话,还要努力做什么呢?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都是外在影响因素,我们既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也不能过度拖拽前行。真正有作用的还是内因,还是孩子本身。
我们的家庭教育本身比较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界限感,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动不动就越俎代庖替对方选择了本该他自己去选择的人生。这份过度的操心和焦虑,是会在人际间传递的,这是一种负能量场。我们缺少一份“尽人事、听天命”的洒脱,缺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勇气和态度,以至于我们把自己没能实现的使命和荣耀,全部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而不自知。
我们希望建立的界限,是那种:我们在各自的房间自觉做着该做的事情,互不打扰;在公共的客厅区域,我们促膝谈心谈话,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互相勉励和提高。界限分明、良性互动,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其他交给我们内心的原动力吧,它的唤醒和成长只能靠内因。你真正该焦虑的,是你的自我修养和成长,是否能给身边的人以良好的带动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