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今天吃的苦,都铺成了明天更好走的路。
《战国策》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战国时期,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国却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才肯出兵,但赵太后溺爱长安君,不肯答应。
于是左师触龙就劝她:长安君现在俸禄丰厚却没有功绩,那待您百年之后,他又该靠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这个故事虽然过了两千多年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一直适用。
父母之疼爱子女,不应该只体现在一时的溺爱上,而是应该为其计划长远,让孩子能在离开父母的庇护之后,依旧可以很好的生活。
独立的苦
前年我要下村,孩子就去住校,等我一个月回去的时候,发现他的独立性比以前强多了,自己安排早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事情。
教会孩子独立,让他有能力、有勇气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这样即使有天失去了父母这样强有力的后盾,孩子也可以沿着原本的生活轨道,继续前行。
读书的苦
孩子假期打工,回来闲聊时说,“我现在才发现读书时的苦根本不叫苦,没有知识,依靠体力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苦”
年少轻狂,总觉得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事情,慢慢走过那个年龄段才意识到,读书是世上最好走的路。
在孩子想偷懒的时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他一下,总有一天,他会感谢今天为读书吃的苦。
千万别在该吃苦的年纪,让孩子选择安逸,舍得让孩子吃苦,才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父母再疼爱孩子,也要让他学会吃苦,因为我们不能替他过生活,他的人生得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