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浆,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绍兴。只有绍兴,才有脚划的乌篷船。
“船头一壶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这是放翁老人在古鉴湖中的闲情。
越王勾践说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越国的历史几乎是与船的历史联系在—起的。
大闸蟹——阳澄湖哺养的美味
江南多蟹。江南的蟹当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如近代大学者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老太太的两句话来得爽快、直白:“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阳澄湖大闸蟹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极品螃蟹。大闸蟹体大肥硕,青背、白肚、黄毛坚爪,这些特征是与其他异域同类的区别。
螃蟹味鲜美,阳澄湖大闸蟹尤甚。其蛋白质含量甚高,热量每一百克食用部分582千焦耳,远在老鳖之上。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更是惊人,其中尤以谷氨酸、甘氨酸、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最为突出,这是任何肉类都难以与其相比的。而且据典籍记载;螃蟹还有清热、散血、续绝伤,以及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津益气等功效。
江南古镇南浔,地处太湖与运河臂环,水碧似染,舟船如梭,湖泊河流占据小镇面积一半以上。世界上最小的丝织物——4700前新古器时代的丝绸残片,就早在附近的钱山漾遗址了土的,如果要说到养蚕、缫丝的自然条件,世界上也许没有比这里更好的了。
龙泉剑——铁英淬铸的冷兵君子。
剑被称为冷冰器时期的“百兵之君”,史传剑由黄帝和蚩尤制造,所以他们亦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兵主和战神。吴王金钩越王剑,江南吴越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剑道独步天下之处。其中的欧冶子,被奉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为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越国人,在浙江西南方崇山峻岭中的龙泉,铸成了龙渊、太阿与工布这三把名剑。
龙泉剑的制作,也谓绝技,一把剑的完成,需要几十道工序,上乘之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古剑分巨剑、长剑、短剑和小剑,佩长剑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剑又有文、武之分,一为装饰,—为实战。
龙泉剑虽然有种种实用,但其精神却远远超于实用,剑因此而形成了剑道。李白有诗云: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这里的“腰下龙泉”,是要以剑的精神,去激扬大丈夫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志向。可见,在中国古代,剑的意义不但充满力量和承当,而且被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具有高度审美意义的境界。因剑而剑道,龙泉宝剑早就超越了冷兵器时代的实际功能,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精神符号。
蓝印花布——乡野的气韵
轻软飘逸的蓝印花布,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绿柳红桃,及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一起构成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蓝印花布,古人称为“药斑布”,属于民间传统的手工印花织物。它的印染方法,遍及全国各地,但在江苏、浙江尤其盛行。
油纸伞——消失的精致
江南多雨,一之年之中,有—半日子都在雨水里泡着。元代诗人虞集对此曾下过结论,叫做“杏花、春雨、江南”。这可以说代表子古人对江南地域文化的认识。油纸伞之所以在江南有着广大的市场,除了价格低廉、分量轻巧、取用方便等特点外,更深层的因素在于地域特色的制约。那里每年近2000毫米的降雨量,以及变化无常的气候,决定了它角色空间的不可限量。
曾经风行于江南地区,集实用和审美于一体的油纸伞,已经从江南人的生活中渐渐消逝了,连同其手工艺也一起消逝,而在江南之外的四川泸州,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制造油纸伞的地方之一。泸州油纸伞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已有400多年历史,不过在尼龙伞的冲击下,这里的工艺也将面临失传。
而现在那里的油纸伞也已渐渐被尼龙伞取代。
黄泥螺——此味只应江南有
泥螺取食,以三个季节为佳,桃花开时,壳软味美;梅雨时,脂膏满腹,适合泡黄酒,浸个—两宿,“膏溢壳外,莹皆若水晶”;中秋时,泥螺虽已肉硬膏少,味道不及桃花泥螺,却粒大脂丰,腌食别有滋味。市场上卖的一般都是桂花泥螺。天下泥螺,宁波泥螺的盛名。
泥螺也是一味中药,其肉入药,以盐、酒渍食,有补肾益肝、益精髓,明目、生津润燥之效,《本草纲目拾遗》即说:“吐铁能润喉燥、生津。”
湿润而富有光泽的亮,曲线回环的身形,这就是生长在大海边、滩涂里不太为人所知的新鲜的黄泥螺。泥螺属软体动物,螺科,但却无螺塔。因其生长在泥涂里,壳虽淡黄色,腌制后黄色又深,故有此名。
龙井茶——一杯清茶有山水
不知是龙井成全了这里的茶,还是这里的茶成全了龙井?凡到杭州的人,都不忘来龙井一游,拾级登山,阅尽满坡的茶色,而—身汗出,谁都会叫开半掩的农户门扉,坐到咿呀作响的竹椅上,跟热情的主人讨—碗刚沏好的龙井茶喝,这时的景象,则是“令人对此清心魂,—啜如饮甘露液”(明·屠隆《龙井茶》)的了。
龙井茶的品质与采茶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以惊蛰为候,至清明前为佳。所谓“明前茶”。过了清明至谷雨的“雨前茶”,则稍逊一筹了。若到谷雨后采摘,则茶贱如草了。所以古人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一说。而一天之中,又以太阳未升露水未干之时采撷最好。若茶遭日晒,则失了水分也就失了茶之精华。
“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这是人们对龙井茶的著名产地之一梅家坞的赞誉。茶园绿如染,茶山接云天。粉墙黛瓦,茶舍飘香。梅家坞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世代茶乡,其清幽的自然环境与浓郁的茶文化,使其名声大噪,并成为人们品茶与休闲的上选之地。每到节假日,这里就都是慕名而来的喝茶人。龙井茶当以产自龙井为最好,但是梅家坞龙井茶也是龙井珍品,它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
龙井,一名龙泓,又名龙湫,和虎跑、玉泉合称西湖三大名泉。龙井坐落于狮子山东,四周松篁交翠,林茂草深,人迹稀少,故养得泉汁清澄。田艺蘅《煮泉小品》里说道:“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上有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山绝品。”
胡公庙前乾隆皇帝钦点的18棵御茶树所产的茶叶。2005年4月8日,这18棵御茶树首次采摘所得的青叶,经首届炒茶王盛蔚根和他的弟弟——当年的新科炒茶王盛遥明精心炒制后,100克御茶被茶叶专家当场评定为茶中极品,并被公证人员当场封存。最好的御茶加上最佳的炒制,这100克御茶在10天后的拍卖会上,最终拍出14万元的天价。
霉干菜——阳光晒出的家乡菜
鲁迅《风波》里写的蒸得乌黑的干莱很诱人。这种乌黑而诱人的干菜,在鲁迅老家绍兴叫霉干菜,因为色黑,也叫乌干菜,是当地有名的“三乌”之一:乌篷船、乌毡帽和乌干菜,活脱是一幅旧时江南水乡绍兴的写照。
霉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别。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我们常见的雪里蕻,则是芥菜的变种)用以烹鸭、烧肉别有风味,绍兴居民十九自制。霉干菜的制作与腌菜不同:将收割来的鲜菜整理清洗好后,先晾晒一两天。然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堆放,待菜叶呈黄绿色后,开始腌制,铺一层菜洒一层盐,踩踏一次。直到将菜汁踩出为止。等十天半个月菜腌到黄熟后再起缸晾晒、蒸熟、晾晒。霉千菜就这样在反复晾晒下,色泽变得金黄红亮,香气扑鼻。
霉干菜是中国南方最传统的烹饪原料之一。它看似乌黑,却别有香味,能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在淅江,最负名声的是绍兴霉干菜。在多雨的绍,难得的晴天便会引来一种别样的景致家家户户忙着晒霉菜。桥头、河边、场院甚至乌篷船顶,都有它的身影。
扬州澡堂——江南那池“忘忧汤”
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江南公共浴室最早出现在11 世纪初,即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清代时,扬州城内外澡堂数以百计。江南沐浴业之兴旺可见一斑。
扬州人天天泡澡,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对扬州人来说,下午上浴室泡个澡,让大炉膛烧出来的水和蒸汽包裹住全身,那种“水包皮”(上午喝茶叫“皮包水”)的销魂滋味,真是赛过神仙啊。洗完澡还可以品茗、聊天,再捶揉敲摩,此时,任何忧愁烦闷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紫砂壶——紫砂泥土蕴乾坤
茶壶的功能,本为蓄茶,然而所蓄之茶,早巳不单为人的生理解渴,而更多地则作用于精神的滋润。那盛茶的器皿,自然在这样的理念统领下,在艺术的圣殿登堂人室,安身立命了。紫砂壶就是在这样的审美理念下诞生的。它是江南的风物,更是中国的美器,乃至于人类创造的瑰宝。
紫砂在原材料上基本垄断于江苏宜兴。从明万历到清乾隆的一百多年,是紫砂艺术的黄金岁月。紫砂壶发展至今,经过艺术加工,从造型上说可分成三大类:一是光货,也就是光器,是以茶壶器型为代表的,根据几何形变化而来,素雅端庄,洁净深沉,是传统精神中的“正宗法祖”。二是花货,也就是花器,取材于植物、动物、器物和人物的造型,注重精气神韵,神形兼备的艺术特点。三是筋纹货,也就是筋纹器,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体分为若干份,把筋纹纳入设计之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之美。
紫砂成型工艺是世界陶器生产中绝无仅有的泥片镶接拍打成型法,精湛独创的工艺手法,成就了紫砂陶器的珍罕性。而紫砂壶又是真正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工艺大师的个人风格会直接影响到所制作的紫砂壶的造型。
宜兴是中国“陶都”之一,紫砂品种繁多,以茶壶为最,独特的原料材质紫砂泥属于高岭土——古英——云母类型,它的可塑造性强,干燥收缩率小,另外可以单独成陶,不需要再有配料以及无需施釉,色泽古朴。而壶盖内、壶底的印章便是工艺大师的标记。
绍兴酒——鉴湖水的精华
绍兴酒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历史与啤酒、葡萄酒同样悠久。
绍兴酒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太雕等多个品种。元红又名“状元红”,因酒坛外表涂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加饭酒是在元红酒的基础上加料厚制而成。善酿酒则是以元红酒为“水”酿成的双料酒。香雪酒则是以黄酒的酒糟蒸馏出的白酒代水发酵所酿成的黄酒。太雕酒则是以其他黄酒勾兑为主的调和酒。
绍兴酒色泽:正、透、纯、亮;口味:甜、酸、辛、苫、涩,五味调和,鲜美醇厚。香气:浓郁而又清雅,柔和而又老沉。除了口感独特,酒体饱满之外,绍兴酒在营养学卜还具备增加营养与调节营养的双重功能。绍兴酒多种氨基酸的总含量每升高达677.9毫克,尤其内含人体必需的、本身不能合成、只能依靠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氨基酸的数量,是啤酒的11倍,葡萄酒的12倍。
如果说绍兴是一座酒城,那么咸亨酒店显然是那酒城里的一块匾额。咸亨酒店与鲁迅故居相距不远,这家起源于清朝的酒铺,在曾经倒闭这后,又于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重新开张。由于孔乙已的原因,到绍兴的时尚男女总喜欢到咸亨酒店以一种斯文的腔调对着柜台说:“温两碗黄酒,要一碟茴香豆……”,并且用这里独特的串筒来温酒。
绍兴酒的酒坛有数种,酒夫挑着的大酒坛最为普遍,也最为古老。看似土气,却不简单,尤其坛口封头颇为讲究。酒入坛后,先用灭菌的干荷叶封口,后用陶制的瓦盖扣住荷叶封口,再用箬壳裹住瓦盖,并以竹丝扎紧,最后才用封泥涂抹密封。封泥是用黏、盐卤、砻糠拌和而成。最后再用石灰满坛罩昂刷一遍。更讲究的还在封头里压进酒坊的坊单,也就是如今的说明书。
绍兴酒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明,可以追溯到大禹担心饮酒误事从而疏远厂那个善酿的部下。但有一点可以有文字作出确凿的肯定,那就是越王勾践在劳师泽投醪壮行,从而留下杯洒兴国的记载。到了南宋,绍兴已是“山村水廊酒旗风,无处不酒家”。到了明朝,更是“越酒行天下”了。到了清朝,仅绍兴东浦一镇,三千人家,制酒者竟有千户。光绪年间,绍兴城乡酒坊向清政府核销酒税的数额为18万缸——每缸310公斤。此外还有散落在民间的家酿约6万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