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一定有雨,喝酒不一定杏花村。这个清明难得是晴天,行人不仅没有断魂,反而是兴高采烈去踏青、回家。
由于孩子之前已经随奶奶回老家了,我和妻子今日坐公交回老家去了,两个人到县城竟然只花了16元,时间和打车差不多。到县城之后,本想再坐班车回家。没想到车站里没有车,问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说是让在那等着。于是我们决定打车回家,用滴滴叫了一辆快车,15元回家,比出租车便宜,比班车贵一点,但节约的是时间,美好的是心情。
之前坐过几次出租车从县城到家,体验非常不好,司机随意拉客,车内环境差是常态,而快车不存在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快车比出租车便宜,性价比高。
科技的进步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出租车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了,除非主动适应顾客的需求,否则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仍然记得有一次下雪天,外婆出院需要一辆车从医院到家里,路程其实不远,但出租车直接开出了两百元的价格,在平时最多30元而已。但当天由于特殊情况,只能屈服,但作为消费者真心觉得这是一种屈辱。
孩子在老家玩的真的很嗨,跑过来跑过去一直不停,如果给他的脚上带一个小米手环统计一下步数,他怎么也能跑过万了。这小家伙,仿佛出笼的小鸟,回归大海的鱼儿,回到老家之后自由自在,甚至还学会了耍小脾气,真的很出乎意料。
下午的时候带他和妻子一起去上坟祭扫,这是我第一次带他去上坟,除夕那天他睡着了没带去。这次总算带他去了。其实上坟这件事,我觉得不涉及封建迷信,只是一种祭祀文化而已。妻子说,蒙古族的上坟是大家带着吃的喝的到坟前,在坟上添一些新的石头,与汉族的上坟祭拜大同小异。
人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清明这样的日子里面对着一堆黄土往往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具体说不上是什么,但就是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呀。
上次回来的时候,孩子上下台阶还得扶着,这次可以直接自己上下,不要人扶,甚至直接跳一级台阶。他真的是长大了。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在某个时刻觉得孩子长大了。
老家现在几乎是家家有车,而我现在还没有车,本来想今年买辆车,这样回家也能方便一点。但是由于妻子不上班,我们需要支付MBA的学费,需要装修老家的房子,没有能力购置车辆。不能免俗,还是有一些虚荣心,感觉有车还是有面子。
人谁无压力,无论是生活在小镇,县城,二线城市还是北上广,都是带着生活的镣铐跳舞,一边跳舞一边憧憬着未来。回到老家会感觉到比较放松,压力顿时消失,所以说家是避风港湾,是自己可以依靠和躲避的最佳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