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托人向住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或送礼物)时,孔子会向受托者拜两次以送行。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但同时也说:“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尝试服用。”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立刻问:“伤到人了吗?”没问马怎么样了。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了食物,孔子一定会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了生肉,他一定会煮熟了,先祭祀给祖先。国君赐了活物,他一定会养起来。陪侍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他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他尝食。
第一则讲述的是孔子的外交礼仪,即与其他国家人士交往时,十分注重礼节。
前文中,我们曾经学习到孔子在送别他人时,都要等对方彻底走远了,才回来。本章中,孔子对于自己所托付的人礼节满满,既是对来者的尊重,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二则讲孔子拒绝了季康子送来的药。从中可以看出两层含义,第一,孔子对于服药这件事情十分慎重,很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二,孔子是个尊重自己内心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在礼数周全的前提下,能够勇敢地拒绝对方,而不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第三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个真正的仁爱之人。
即使在现代,仅仅是一头牛,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财产,更何况是马,而且又是在两千多年前,贵重程度可以想见。
但孔子却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重仁不重财,最关心的是人的生命。所以正如后世人所说,儒家学说是“仁学”。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运动,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133天,累计输出104632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